
最近的發展,例如線上藥局的爆炸式增長和供應鏈問題,使造假者更容易從假藥或摻假藥物中獲利。 現在,研究人員報告美國化學學會中央科學中心已經創建了帶有螢光絲蛋白的可食用標籤,可以直接放置在藥丸或液體藥物中。 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可以讀取標籤內的程式碼,以驗證這些藥品的來源和品質。
近年來,網路藥局蓬勃發展,將多種類型的藥物直接送到消費者家中。 其中一些企業是合法的,但其他企業則非法經營,提供不合格、標籤不正確或含有不需要成分的假藥。 此外,全球供應鏈這些問題使得假藥容易滲透市場。 為了贏得消費者的信任,製藥公司在其產品的外包裝上貼上條碼、二維碼、全像圖和射頻標識符的標籤,使分銷商和零售商能夠在整個供應鏈中管理產品。 然而,消費者並沒有相應的代碼來驗證容器內單一藥丸或液體劑量的來源。 研究人員開發了螢光合成材料,例如微纖維和奈米粒子,作為追蹤代碼,但這些物質食用可能不安全。 因此,Seong-Wan Kim、Young Kim 和同事想看看絲綢這種可食用且「普遍認為安全」的材料是否可以直接放在藥物上並發出螢光,幫助消費者確保他們購買的東西是他們想要的。
研究人員對蠶進行基因改造,以產生絲素蛋白-賦予絲纖維強度的可食用蛋白質-顏色為青色、綠色或綠色。紅色螢光蛋白隨附的。 他們溶解螢光絲繭,形成螢光聚合物溶液,並將其塗在 9 毫米寬的白色絲綢薄膜上,形成七乘七的網格。 閃亮的藍紫色、藍色和綠燈網格上分別顯示了 3D 青色、綠色和紅色方形圖案。 該團隊設計的應用程式使用手機相機上的光學濾鏡來掃描螢光圖案,使用深度學習演算法解碼數位化密鑰並打開一個網頁,該網頁可以包含有關藥物來源和真實性的信息。 由於一些液體藥物含有酒精,研究人員將編碼絲膜放入透明的蘇格蘭威士忌瓶中,發現螢光代碼仍然可以透過應用程式讀取。 最後,研究人員表明螢光絲蛋白會被胃腸道酶分解,這表明螢光絲蛋白絲綢代碼不僅可以食用,而且可以被人體消化。 研究人員表示,將這些可食用代碼貼花放在藥丸或液體劑量上可以使患者及其照護者避免無意中服用假藥。
引文:可食用螢光絲標籤可查出假藥(2022 年,4 月13 日),2024 年6 月8 日取自https://webbedxp.com/science/jamaal/news/2022-04-edible-florescent -silk-tags-suss。
本文件受版權保護。 除私人學習或研究目的的公平交易外,未經書面許可不得複製任何部分。 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