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次當你想讓朋友或親人高興起來時,給他們一份小禮物——鮮花、糖果、自製的零食——可能比支持性的談話更快更好地振奮他們的精神。
阿拉巴尼大學馬斯里商學院行銷學助理教授希拉蕊‧維納 (Hillary Wiener) 共同撰寫的一篇新研究論文發現,接受支持的人「認為這種犧牲的感知差異導致禮物在「促進情緒恢復」方面更有效,或者換句話說,讓接受者感覺更好。
論文《金錢可以給我買來愛:禮物是比對話更有效的敏銳社會支持形式” 於 8 月由消費者心理學雜誌。合著者是蒙特婁 HEC 商學院的 Holly Howe 和杜克大學的 Tanya Chartrand。
「在生日或假期之外贈送的禮物更像是他們真的在想著你。他們不遺餘力地為你做一些特別的事情,」維納談到調查結果時說道。 “正是這種被關心的感覺讓人們感覺更好。”
該研究部署了七項研究,包括對 81 對真誠朋友之間的即時互動進行行為分析,並實際犧牲了時間和金錢。在這項研究中,朋友被分配了「支持提供者」和「支持接受者」的角色。
後一組人寫下了研究人員看不見的私人筆記,內容涉及他們需要支持的情況。前一組,即給予者,進一步分為或給予或與他們的朋友交談。研究人員進行了檢查,以確保禮物和時間具有同等價值。正如預期的那樣,接受支持的人報告說,收到禮物後感覺比談話後感覺更好。其他六項研究探討了諸如為什麼接受者將禮物視為更大的犧牲、禮物的意圖以及直接享受如何發揮作用等方面。
維納知道這項發現可能看起來違反直覺,甚至對某些人來說可能是有爭議的。
「我認為社會上有這樣一種觀念……與他人交談可能很困難,你不應該只是透過花錢來避免這樣做,」維納說。 “我真正喜歡這個發現的是,這是一種雙贏,對給予者來說感覺更容易的事情實際上對接受者來說更有利。”
維納和她的研究夥伴承認,還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並警告說,持續不斷的禮物和更高程度的犧牲實際上可能會導致接受者感到虧欠甚至內疚。研究人員表示,如果你認為共享禮物體驗(例如水療護理或皮划艇旅行)是完美的答案,那麼接受者可能會將這一舉動視為部分自我激勵。
不過,下次當你想幫助某人振奮精神並且很想把話說出來時,也許可以伸手去拿禮品包裝紙。
更多資訊:Holly S. Howe 等人,金錢可以給我買愛:禮物是比對話更有效的敏銳社會支持形式,消費者心理學雜誌(2024)。DOI:10.1002/jcpy.1438
引文:走開,真誠的聊天,這是最重要的禮物(2024 年,10 月3 日),2024 年10 月3 日檢索自https://webbedxp.com/science/jamaal/news/2024-10- heartfelt-chats-gift.html
本文檔受版權保護。除私人學習或研究目的的公平交易外,未經書面許可不得複製任何部分。所提供的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