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躍的星系核可能比預期的更亮、更多塵埃。圖片來源:Peter Z. Harrington(抄送4.0)
幾乎每個星系的中心都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如果它持續不斷地進食,則被稱為活動銀河核(AGN)。活動星系核是宇宙中最緊湊、穩定的能源——新的研究表明,科學家低估了這些極端宇宙物體發射的能量量。
問題是灰塵。大約活動星系核在它們的其他星系中,以及在我們自己的星系中,都存在著塵埃。灰塵吸收某些波長的光,使產生所述光的物體變暗。就像空氣中灰塵越多,顏色就越紅一樣日落,星際塵埃使活動星系核發出的光變紅。這種影響一直被認為可以忽略不計,但事實證明它具有很大的影響。
「當我們的視線中存在小顆粒時,它們後面的東西就會顯得更暗。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的主要作者馬丁·加斯克爾博士在一份報告中說:「在任何晴朗的日子裡,當太陽看起來較暗時,我們都會在日落時看到這種情況。 」陳述。
該團隊觀察了 AGN NGC 5548 的發射,並能夠測量 AGN 周圍塵埃量的七種不同指標。這些結果大致一致,顯示總紅化程度比太陽附近恆星中所見的適度紅化程度高 14 倍。如果我們考慮到銀河系外的調光效果,調光效果會高出 10 倍。
活動星系核主要發射紫外線,這種變紅效應導致天文學家低估了捕獲的光量。研究團隊估計活動星系核在紫外線下的亮度可能是先前預期的 10 倍。
「不同紅化程度指標之間的良好一致性令人驚喜,」加斯克爾說。 「它強烈支持活躍星系核發射的簡單理論。不需要對顏色進行奇異的解釋。這使研究人員的工作變得更簡單,並加快了我們對黑洞吞噬物質時發生的情況的理解。我們已經證明情況並非如此,典型的活動星系核的遠紫外光在很大程度上變暗了。
研究結果發表在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每月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