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正在嘗試重新定義行星的實際意義
別抱太大希望,冥王星。
一組天文學家在下個月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大會之前提出了行星的新定義。 不要屏住呼吸,冥王星的粉絲們。
隨著我們對太陽系及其他星系的了解越來越多,我們對行星組成的理解也改變了。 典型的例子是 2006 年 IAU 降級矮行星的地位,因為它不符合天文學家所說的行星的所有最新標準。
儘管它繞著太陽運行並且具有足夠的質量使其形成接近球形的形狀(兩個要求),但根據更新的定義的要求,它並不主宰自己的軌道。 冥王星還沒有對其他太空岩石的軌道進行足夠的整理,以符合資格,與其他大型物體共享其軌道。
行星定義可能會改變的一個主要部分是它目前不包括系外行星。 自 1992 年發現第一顆系外行星以來,我們已經發現了。
「目前的定義特別提到了繞太陽運行。 我們現在知道數千顆行星的存在,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定義僅適用於我們太陽系中的行星,」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地球、行星和太空科學以及物理學和天文學教授、主要作者讓-盧克·瑪戈特新論文中說陳述。 “我們提出了一個新的定義,可以應用於圍繞任何恆星、恆星殘骸或褐矮星運行的天體。”
在新的定義中,研究小組建議我們放棄行星是球形的要求,因為目前很難透過系外行星觀測來確定這一點。 但質量可以更容易測量,因此團隊提出了構成行星的質量限制。 建議下限為 1023公斤。 10以上的物體23無論如何,kg 往往是球形的,團隊認為轉向更可量化的定義會有所幫助。
「將定義錨定在最容易測量的數量(質量)上,消除了關於特定物體是否符合標準的爭論,」合著者布雷特·格拉德曼(Brett Gladman)補充道。 “這是當前定義的一個弱點。”
該團隊的工作已被《行星科學雜誌》接受發表,但尚未經過同行評審,他們將質量上限設定為 13 倍木星質量。 此時,氣態巨星變成了被稱為棕矮星的亞恆星,發生在他們的核心。
該團隊提出的新定義將在下個月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上進行討論,旨在就行星的定義展開更廣泛的討論。 不幸的是,對於冥王星粉絲來說,根據新提出的定義,它仍然不符合行星的資格。
「太陽系中的所有行星在動態上都占主導地位,但其他天體——包括冥王星等矮行星和小行星——卻不是,」瑪格特補充道。 “所以這個屬性可以包含在行星的定義中。”
該研究已被《行星科學雜誌》接受發表,並可在預印本伺服器上閱讀arX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