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氣溫上升,到本世紀末,包括印度和非洲薩赫勒地區在內的熱帶地區的人們可能幾乎每天都會面臨危險的炎熱天氣——即使世界減少了溫室氣體排放,新研究表明。
包括美國在內的中緯度地區也將面臨越來越大的風險。 那裡的危險炎熱天數預計到 2050 年代將增加一倍,並繼續增加,其特徵是溫度和濕度高到足以導致中暑衰竭。
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研究了人口成長、經濟發展模式、能源選擇和氣候模型,以預測熱量指數水平(熱量和濕度的組合)將如何隨時間變化。 我們詢問了華盛頓大學大氣科學家大衛·巴蒂斯蒂該研究的合著者於 2022 年 8 月 25 日發表,解釋了這些發現及其對世界各地人類的意義。
這項新研究告訴我們有關未來熱浪的什麼訊息,以及最重要的是它對人類的影響?
未來氣溫的不確定性有兩個來源。 一是人類將排放多少二氧化碳——這取決於人口、能源選擇和經濟成長程度等因素。 另一個問題是這些溫室氣體排放會造成多少暖化。
在這兩方面,科學家都有一個真正的對可能性有良好的認識的各種場景。 在這項研究中,我們將這些估計值結合起來,以得出未來出現危險和危及生命的氣溫的可能性。
我們研究了這些「危險的高」和「極度危險」的水平熱度指數這意味著熱帶和中緯度地區的日常生活。
在這種情況下,「危險」指的是可能性熱衰竭的。 如果您能夠停下來並放慢速度,熱衰竭不會殺死您 – 這是其特點是疲勞、噁心、心跳減慢,甚至可能昏厥。 但在這種條件下你確實無法工作。
熱指數表示一個人何時可能達到該閾值。 國家氣象局定義“危險」的高溫指數為 103 華氏度(39.4 攝氏度),「極度危險」為 125 華氏度(51.7 攝氏度)。 如果一個人達到「極度危險」的溫度,可能會導致中暑。 在這個水平上,你有幾個小時的時間尋求醫療幫助讓你的身體降溫,否則你就會死亡。
如今,「極度危險」的高溫指數條件幾乎聞所未聞。 例如,這種情況發生在阿曼灣附近的一些地方,十年內可能只有幾天。
但隨著地球變暖,「危險」天數的幾率正在增加。 我們可能會遇到與今天大致相同的天氣變化,但這一切都是在更高的平均氣溫之上發生的。 因此,出現極熱條件的可能性會增加。
您的研究對每個地區顯示了什麼?
到 2050 年,在中緯度地區,在未來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下,我們將看到危險高溫天數增加一倍——即使溫室氣體排放量適中,足以滿足巴黎氣候協議將氣溫保持在 2 C (3.6 F) 以下的目標。
在美國東南部,最有可能的情況是人們每年會經歷一兩個月的危險高溫天。 中國部分地區也可能出現同樣的情況,有些地區已經在 2022 年夏季的熱浪中汗流浹背了。連續兩個月。
我們發現,到本世紀末,中緯度地區大部分地區的危險天數將增加三到十倍。
在熱帶地區,例如印度部分地區,目前的高溫指數每年有幾週可能會超過危險水平。 過去20到30年都是這樣。 我們發現,到 2050 年,這些情況可能每年都會發生幾個月。 到本世紀末,許多地方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都會出現這種情況。
這實際上意味著,如果你是像美國這樣的富裕國家,大多數人都買得起或找到空調。 但如果你生活在熱帶地區,那裡生活著世界上大約一半的人口,而且貧困程度更高,那麼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裡,炎熱的問題就會更加嚴重。 那裡很大一部分人在外面從事農業工作。
當我們接近本世紀末時,我們將在一些地方(主要是熱帶地區)開始超越「極度危險」的條件。
印度北部每年可能有一個多月的時間處於極度危險的條件下。 非洲的薩赫勒地區在貧窮普遍存在的地區,每年可能會出現幾週的極端危險狀況。
人類能否適應聽起來像是反烏托邦的未來?
如果你是一個富裕的國家,你可以建造冷卻設施並發電來運行空調——希望它們不會使用化石燃料,這會進一步使地球變暖。
如果你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很大一部分人在戶外從事農業工作以賺錢購買食物。 如果你仔細想想,你會發現沒有太多選擇。
美國的移工也面臨更困難的條件。 農場也許能夠提供冷卻設施,但農民的利潤非常小,而且農民工通常是按數量支付工資的,所以當他們不採摘時,他們就拿不到工資。
最終,情況將導致更多工人過熱死亡。
高溫也會為農作物帶來問題。 我們預計大部分主要穀物生產力較低將來因為熱壓力。 目前,在中緯度地區,我們已經接近穀物生長的最佳溫度。 但隨著氣溫升高,糧食產量下降。 在熱帶地區,這可能是介於減少 10% 至 15%每增加攝氏度。 這是一個相當大的打擊。
可以採取什麼措施來避免這些風險?
我們在這項研究中的部分工作是確定世界實際履行《巴黎協定》的可能性。 我們發現該比例約為 0.1%。 基本上,這不會發生。
到本世紀末,我們發現最有可能的情況是,與工業化前時期相比,全球暖化將增加 5.4 華氏度(3 攝氏度)。 陸地變暖的速度比海洋快,因此我們生活、工作和娛樂的地方溫度升高了約 7 華氏度(3.9 攝氏度)——您可以對未來有所了解。
再生能源上線速度越快,化石燃料的使用越關閉,避免這種情況的機會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