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隕石中神秘的卵形結構看起來像一個細胞
納赫拉隕石起源於火星,於 1911 年墜落在埃及地球。最近發現了一種生物形態的卵形結構,它與某種微生物非常相似。研究該構造的科學家最終確定它是由地質力造成的,而不是由生物體形成的。然而,這些分析確實揭示了有關火星成分及其潛在宜居性的大量資訊。這項研究由雅典國立技術大學的 Elias Chatzitheodoridis 領導,論文以開放取用格式發表在該雜誌上天體生物學。
目前尚不清楚該結構是如何形成的。人們提出了幾種假設,其中包括它是由古代火星微生物形成的。為了調查該結構的起源,對隕石進行了一系列測試,包括 X 射線分析、質譜分析、電子顯微鏡和原子力顯微鏡地形圖。
研究人員相信,該結構是樣本固有的,而不是樣本到達地球後受到任何污染的結果。卵形結構本身長約80微米,寬約60微米。大腸桿菌的平均長度約為 2 微米,因此如果涉及原核生物,則需要整個菌落才能形成這麼大的空間。真核微生物很容易就和結構一樣大。然而,他們最終認為他們看到的不太可能是外星生命的印記。
相反,數據顯示該結構很可能是由於地質過程而形成的。看來隕石起源的岩石曾被另一個物體撞擊。衝擊產生熱量和壓力,融化了永久凍土並混合了地表和地表以下的流體和礦物質。看起來很可能是蒸發的液體形成了氣泡,然後氣泡中充滿了有機材料。
“這項研究說明了在試圖辨別岩石中的某些東西是否是指示生命的生物特徵時關聯不同類型數據集的重要性,”天體生物學的編輯雪莉·L·卡迪 (Sherry L. Cady) 在一篇文章中說道新聞稿。 “雖然作者無法明確證明所關注的對像是生命的證據,但他們的研究策略揭示了有關火星地下存在生命可能性的大量信息。”
雖然他們沒有找到微生物生命的直接證據,但他們也沒有找到任何完全排除這種可能性的證據。他們發現了生命必需的礦物質,這支持了研究結果好奇號漫遊車火星過去可能適合居住。該論文指出,“雖然缺乏生物起源的令人信服的證據,但很明顯,火星地下存在著生命可以發展的利基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