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能找到最古老的恐龍化石可能是因為它們最初進化的地區現在通常很難探索,例如亞馬遜雨林或撒哈拉沙漠,靠近赤道,而不是像以前認為的那樣位於南半球最南端。建議。
恐龍的起源籠罩在神秘之中,因為我們擁有的最古老的例子顯示出已經從共同祖先顯著輻射的跡象,這意味著它們已經進化了數百萬年。對於早期記錄中的空白,一個可能的解釋是,它們最初的演化發生在不適合形成化石的地方,或者後來的地質學抹去了那些保存下來的化石。或者,這些珍貴的遺跡可能仍然存在,但位於難以接近的地方,由倫敦大學學院博士生喬爾·希思領導的團隊認為是後者。
“經過充分研究,但我們仍然不知道它們來自哪裡。化石記錄存在如此大的差距,以至於不能從表面上看,」希思在發給 IFLScience 的聲明中說。
已知最早的恐龍化石可以追溯到大約,並在南部地區發現、阿根廷和辛巴威。目前前兩個地點和第三個地點之間的巨大差距在三疊紀要小得多,當時南美洲和非洲都是岡瓦納大陸的一部分,因此這種地點組合併不令人驚訝。
然而,每個地點的化石之間存在顯著差異,這表明這些地點都不是共同起源點。相反,古生物學家懷疑恐龍是在其他地方進化出來的,並擴展到我們在征服世界的過程中第一次發現它們的地方。
南極洲似乎是一個明顯的源頭,因為它當時也是岡瓦納大陸的一部分,而我們幾乎不知道那裡埋藏著什麼。然而,儘管那個時代的氣候可能使其適合居住,南極洲仍然是極地,不太可能是恐龍的起點,儘管它們稍後在那裡。
「我們的模型表明,最早的恐龍可能起源於西部低緯度岡瓦納大陸,」希思說。 “這是一個比之前想像的更熱、更乾燥的環境,由沙漠和大草原般的地區組成。”
希思承認沒有任何發現支持這一點,但他和合著者認為這是因為今天該地區的大部分地區由亞馬遜盆地和撒哈拉沙漠組成。僅氣候因素就阻礙了勘探,在某些情況下,政治局勢使情況變得更糟。亞馬遜地區合適的岩石通常也埋在茂密的植被下。
研究小組透過對全球三疊紀中期氣候及其如何在區域內轉化進行建模,得出了部分結論。此外,他們將沒有化石的區域視為空白石板,而不是假設物種不存在。
保存有三疊紀各階段化石的地點以紅色標記,發現恐龍的地點以綠色標示。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主要地區缺乏化石遺址。
圖片來源:Heath 等人/Current Biology
在此背景下,作者預測了我們對早期恐龍及其同時代爬行動物的了解,例如偽鱷類(今天以鱷魚為代表)和。
生命之樹的分支通常從小型生物開始,然後才生長,幾乎可以肯定恐龍也是如此,我們所擁有的最早的化石大小與它們的現代鳥類後代相似。直到兩億年前三疊紀-侏羅紀邊界的巨大噴發消滅了它們的大部分競爭之後,恐龍才真正擴張,無論是在體型上還是在新的生態位中。
了解了這一點後,作者們開始尋找早期恐龍可能在岡瓦納赤道地區立足並定居的地方。
除了該地區的氣候適宜性之外,該地區還位於勞亞大陸當時已知的恐龍近親所在地和位於岡瓦納南部的恐龍後裔最早的已知家園之間。
像這樣的模型的可靠性可能取決於相關物種與其近親之間的關係。為了使他們的工作更加穩健,希思和合著者使用了第一批恐龍的三種可能的家譜,以及地球拓撲結構的替代假設。大多數組合發現赤道岡瓦納大陸是最有可能的地點,但如果鳥臀目恐龍是西里龍科(蜥蜴臀)的後代,則更有信心。西里龍科的血統受到一些古生物學家的青睞,因為它可以解釋鳥臀目(以諸如三角龍,但與劍龍類和甲龍類其他主要恐龍分支首次出現在化石記錄中的時間。
如果研究小組是對的,那麼從演化的角度來看,岡瓦納大陸的低緯度地區生產力非常高,也是許多其他爬行動物科的誕生地。
資深作者菲利普·曼尼恩教授說:「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早期恐龍可能已經很好地適應了炎熱和乾旱的環境。在三個主要恐龍類群中,其中一個類群是蜥腳類恐龍,其中包括雷龍和梁龍,似乎保留了他們對溫暖氣候的偏好,保持在地球的低緯度地區。獸腳類動物和鳥臀目動物後來傳播到兩極,可能是因為其中一些能夠產生它們的後代而蜥腳類恐龍卻從來沒有這樣做過。
該研究發表於現代生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