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來自 178 個國家的談判代表在波昂達成了一項協議,該協議將有助於將 1997 年關於全球暖化的京都議定書轉變為具有約束力的國際條約。
他們在沒有美國的情況下做到了這一點。上個月,布希總統反覆警告說,他的政府不會支持《京都議定書》(SN:12/20 和27/97,第388 頁),因為他說,該議定書“在根本上存在致命缺陷” 。代表英國世界自然基金會駐倫敦的波昂觀察員烏特‧科利爾 (Ute Collier) 表示,美國駐波昂的代表也採取了相應的行動。
大多數情況下,她告訴科學新聞之後,美國談判代表「袖手旁觀,什麼也沒說」。
對於其他談判代表來說,最有爭議的兩個問題集中在每個國家必須削減多少碳排放量。已開發國家認識到其龐大的碳匯(例如吸收碳的森林),遊說進行較小規模的減排,或承諾投資於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技術2)在其他國家。談判代表將細節留待以後談判,同意將這兩個條件的排放信用納入其中。
最後一個主要癥結是 CO 是否2條約規定的削減應具有法律約束力。參與者得出的結論是他們應該這樣做。
現在,在條約初始階段未達到減排目標的國家,其要求的減排量將在下一個實施階段增加 0.3%。
11月,談判代表將在摩洛哥恢復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