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火山消退,南極臭氧空洞仍在癒合
新的 3D 模擬過濾掉長期趨勢中的自然變化
臭氧快照科學家表示,南極臭氧層空洞終於正在癒合,儘管最近的火山活動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這種恢復,去年十月火山活動暫時將空洞(以南極洲為中心的藍色區域)推至創紀錄的大小。
臭氧洞觀察/美國宇航局
地球大氣層中裂開的傷口正在徹底癒合。 自 2000 年以來,平均規模9月南極臭氧空洞縮小約450萬平方公里研究人員 6 月 30 日在線報告稱,面積比印度還大科學。 雖然這個漏洞至少要到本世紀中葉才會完全閉合,但研究人員表示,結果證明了《蒙特婁議定書》的成功。 該國際條約於 1989 年實施,禁止全球使用名為氯氟烴的消耗臭氧層化學物質。
臭氧有助於保護地球上的生命免受有害的紫外線輻射。 追蹤臭氧層的恢復過程很棘手,因為火山爆發和天氣變化等自然現象可能會改變臭氧空洞的大小。 雖然一些早期的研究顯示臭氧已經開始癒合(SN:2011 年 6 月 4 日,第 14 頁 15),許多科學家質疑這項工作是否足夠詳細以區分自然變異的影響。
麻省理工學院大氣科學家 Susan Solomon 及其同事使用複雜的 3D 大氣模擬來區分作用於大氣臭氧的力。 這項研究表明,最近臭氧空洞縮小的一半是由於大氣中氯氟烴的減少所造成的。 其餘的則源自於天氣變化。
火山爆發掩蓋了癒合跡象。 去年 10 月,由於 2015 年 4 月智利卡爾布科火山爆發,臭氧空洞平均面積達到創紀錄的 2,530 萬平方公里,比俄羅斯還要大。 不過,這麼大的面積並不能證明臭氧空洞從長遠來看正在癒合。 研究人員估計,如果沒有火山帶來的 420 萬平方公里的暫時膨脹,該洞的平均大小峰值可能僅為 2,110 萬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