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正在沸騰。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的初步數據顯示,過去 12 個月的每一天,大部分海面的平均溫度都是該日曆日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水準。
「目前我們的速度已經超過了去年,」邁阿密 NOAA 氣象學家羅伯特·韋斯特 (Robert West) 說道。 “我們仍在繼續創造記錄,甚至超過了去年的記錄。”
全球海洋表面溫度如此之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厄爾尼諾現象,這是一種自然氣候現象,涉及溫暖的表層海水遍布熱帶太平洋。厄爾尼諾現像是一種反覆發生的事件,而這一次去年春末出現(序號:7/13/23)。
但自然氣候循環無法解釋海面以下生長的生物。同樣位於邁阿密的 NOAA 海洋學家 Hosmay Lopez 表示,幾十年來,海洋頂部 2 公里內儲存的熱量一直在增加。而且這種成長速度正在加快。
海水溫度飆升
NOAA數據顯示,自去年3月中旬以來,北緯60°至南緯60°極地海洋的平均海面溫度每天都在打破日記錄。每日海面溫度現在打破了一年前創下的紀錄。這些溫度是基於衛星、船舶和海上浮標的觀測。
人為造成的氣候變化已經做到了這一點(序號:3/10/22)。自 1971 年以來,海洋吸收了 90% 以上的溫室氣體滯留在大氣中的多餘熱量,或超過380澤焦耳的熱量。相比之下,這大約是釋放能量的 150 萬倍洪加湯加-洪加哈派火山爆發期間2022 年,或250億倍的能量1945 年投在日本廣島的原子彈釋放了這種物質。
讓海洋充滿熱量會產生無數的後果。這裡僅介紹其中的一些。
今年的大西洋颶風季節可能會過度活躍
颶風以大西洋表面的水蒸氣和熱為食。而現在,大西洋很熱(序號: 6/15/23)。研究人員預測颶風季節將非常活躍。
這2024年季節性展望報告柯林斯堡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於 4 月 4 日發布,預測即將到來的季節將有 23 場命名風暴,其中 5 場將是大型颶風,即 3 級或以上。當如此強大的風暴登陸時,它們可能具有破壞性,甚至致命。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團隊指出,美國有 62% 的可能性會遭受嚴重颶風襲擊。賓州大學研究人員於 4 月 24 日發布的最新展望報告,預測約 33 場命名風暴這個季節。
大多數颶風形成於加勒比海和西非之間的大西洋海域。該地區被稱為主要開發區(MDR),那裡的海面溫度異常高。 NOAA 珊瑚礁觀察數據顯示,目前溫度比 4 月底的長期平均溫度(約 25.5 攝氏度)高出 1.5 攝氏度以上。
韋斯特說,自 1981 年以來,MDR 表面只有 10 個月出現異常溫暖的情況。 “其中 8 個月(還不包括 2024 年 4 月)發生在去年。”
拉尼娜現象(與厄爾尼諾現象相對應,即相對涼爽的地表水返回熱帶太平洋大部分地區)可能出現,也對預測的颶風活動產生了影響。那是因為在拉尼娜現象期間,大西洋上空的風將正在形成的颶風撕裂變得更弱(序號:9/13/23)。 NOAA 報告稱,截至 4 月 11 日80% 的可能性拉尼娜現象將在 8 月至 10 月出現,大約是颶風季節的高峰期。
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的報告提醒沿海居民:“只需一場颶風登陸即可使其成為活躍季節。” “無論預計的活動如何,每個季節都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 NOAA 將於五月下旬發布自己的早期季節性颶風展望。
珊瑚正在經歷大規模白化
事實證明,悶熱的海洋對世界上的珊瑚來說是危險的,珊瑚是所有已知海洋物種中約 25% 的生命結構。當受到氣溫上升的壓力時,珊瑚會排出其組織中充滿活力的光合藻類,為它們提供食物,露出白色的骨骼。這種藻類疏散稱為漂白,這可能是致命的對於珊瑚(序號:8/9/23)。
自 2023 年初以來,珊瑚白化現象變得如此普遍,以至於 NOAA 已確認這是一次全球珊瑚白化事件,這是自 20 世紀 80 年代發現大規模珊瑚白化以來第四起此類事件。馬裡蘭州科利奇帕克市的NOAA 珊瑚礁生態學家德里克·曼澤洛(Derek Manzello) 表示:「從2023 年2 月到2024 年4 月,每個主要海洋盆地的北半球和南半球都記錄到了嚴重的珊瑚白化。在一份發布的聲明中4月15日。
洛杉磯南加州大學的海洋生態學家卡莉‧肯克爾表示,最終,珊瑚白化造成的死亡人數要等到事件結束數月或數年後才能得知。 “但我可以說,這是我們在加勒比地區見過的最嚴重的白化現象,而且大堡礁的情況肯定也是如此。”
南極海冰不斷創出新低
南大洋吸收了幾乎與人類造成的氣候變遷同樣多的熱量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總和。部分原因是南大洋上空循環的強風不斷地將寒冷、散熱的海水吸引到其表面。而在過去的一年裡,南極海冰的情況非常糟糕(序號:7/5/23)。
海冰撤退
南極海冰範圍全年波動,通常在二月或三月達到最低範圍,並在九月達到最大範圍。今年 2 月,海冰達到有史以來第二低的最小範圍,實際上與 2022 年 2 月持平,去年 9 月出現了有史以來最低的最大範圍。
根據科羅拉多州博爾德國家冰雪資料中心的數據,在典型的二月份,南極海冰面積每年最少減少到約 300 萬平方公里。記錄以來第二低的年度最小範圍。就在這之前的五個月,也就是 2023 年 9 月,冰層面積達到了微不足道的年度最大範圍,約 1,700 萬平方公里,創歷史新低。
德國不來梅港阿爾弗雷德·韋格納研究所亥姆霍茲極地和海洋研究中心的氣候學家莫妮卡·伊奧尼塔表示,海洋變暖和大氣環流的變化可能是造成這些低點的主要因素。 “冰層上方太熱,冰層下方也太熱。”
直到2015年左右,南極海冰在長期內或多或少保持穩定,這與氣候模型的預測相反。大約從那時起,南大洋的地下溫度開始攀升,從那時起,南極洲已經經歷了三個夏季,海冰創下歷史新低。因此,一些研究人員認為,南大洋的升溫有助於將南極海冰推向新的減少狀態。
艾奧尼塔說,從統計數據來看,一種轉變似乎已經發生或至少開始了,儘管只有四十年的衛星數據很難確定。
在地球的另一邊,北極海冰範圍每十年穩定下降約 12%(SN: 11/15/21)。但北極海冰近年來並未達到歷史最低水準。艾奧尼塔推測,這可能是因為它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低狀態,至少目前它無法再打破一個又一個記錄。她補充說,如果南極洲正在發生類似的轉變,海冰的減少可能最終會穩定下來,即使只是暫時的。 “我們得看看。”
至於海面溫度何時會停止打破紀錄,科學家仍不確定。洛佩茲說,隨著涼爽的表層海水席捲熱帶太平洋,厄爾尼諾現象的離開和拉尼娜現象的出現可能有助於降低海面溫度。
然而,在最近一次拉尼娜現象(從 2020 年持續到 2023 年)期間,海面溫度出現了破紀錄的情況。必然意味著你不再到處打破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