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出現在世界上最偏遠的地方,包括珠穆朗瑪峰
微小的塑膠碎片已經進入最深的海洋並到達最高峰
珠穆朗瑪峰是最新發現的微小塑膠碎片的偏遠地區。 大多數是聚酯纖維,可能是登山者的裝備和衣服脫落的。
RM Nunes/iStock/Getty Images Plus
微小的塑膠碎片和細線隨處可見,包括珠穆朗瑪峰的雪地。
「我們知道深海裡有塑料,現在地球上最高的山上也有塑料,」英國普利茅斯大學海洋科學家、國家地理探險家伊莫金·納珀 (Imogen Napper) 說道。 “它在我們的整個環境中無處不在。”
塑膠在我們的生活方式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全球範圍內,塑膠的使用量已從1950 年代的約500 萬噸猛增到2020 年的超過3.3 億噸。和丟棄,這些塑膠產品脫落微小顆粒。 袋子、瓶子和其他消費塑膠的碎片(每個小於 5 毫米)可能會傷害動物,例如受到污染的海蟹。塑膠卡在鰓裡(序號:7/8/14)。 他們還可能擾亂生態系統 (SN:2020 年 1 月 31 日)。
以下是一些發現微塑膠的最極端的地方。
登上世界最高的山峰
研究人員 11 月 20 日在《Napper 團隊分析的珠穆朗瑪峰雪樣本》中報告稱,所有 11 個雪樣本均含有塑膠。一個地球。「我不知道結果會是什麼樣子……所以這真的讓我大吃一驚,」納珀說。
微塑膠濃度最高的地方是登山者聚集的珠穆朗瑪峰大本營的雪中,每立方公尺有 119,000 件,但在海拔 8,440 公尺、靠近 8,850 公尺山頂的地方也出現了塑膠碎片。 科學家們也在珠穆朗瑪峰溪流的八個樣本中的三個中發現了塑膠。 也許這項發現並不令人驚訝:每年都有數百人試圖登頂這座山,留下成堆的垃圾。 發現的大部分微塑膠是聚酯纖維,可能來自登山者的裝備和衣服。
在海洋最深處
海洋中的塑膠污染比漂浮物更深太平洋垃圾帶(序號:2018 年 3 月 22 日)。 科學家已經釣到了塑膠纖維和內臟碎片居住在環太平洋地區海溝的生物。 2019 年的一項研究分析了 90 種甲殼類動物,其中 65 種含有微塑料,最深的來自馬裡亞納海溝 10,890 公尺深處。 在另一項研究中,蒙特利灣的水樣本顯示:塑膠碎片正在堆積地表以下,最常見於 200 至 600 公尺深處(序號:2019 年 6 月 6 日)。

在風中吹
透過空氣傳送,微塑膠可以發揮作用到偏遠地區,例如比利牛斯山脈的氣象站(序號:2019 年 4 月 15 日)。 研究期間,該地點平均每天每平方公尺估計有 365 個微塑膠顆粒如雨般落下,大約相當於一些城市從天而降的數量。 對風向和風速的模擬表明,塑膠碎片在降落到現場之前至少行駛了 95 公里。
嵌入北極冰層
2018 年的一項研究報告數百萬至數千萬每立方公尺融化的北極冰芯中的微塑膠碎片。 研究小組確定了 17 種塑料,其中一些用於包裝材料,另一些用於油漆或纖維。 另一份 2020 年報告發現海冰芯濃度較低,每立方米 2,000 至 17,000 個塑膠顆粒。 2020 年的研究還發現,浮冰下方的水中每立方公尺含有 0 至 18 個微塑膠顆粒。
在我們的內心深處
2019 年的一項研究估計,美國人平均消耗 39,000 至 52,000 件一年的微塑膠。 研究人員根據先前的研究得出了這個數字,這些研究調查了自來水和瓶裝水中以及某些食品(如魚、糖、鹽和酒精)中的塑膠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