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都台北的某些市政辦公室從中國和泰國收購了生物識別出勤機器,引發了對數據隱私和安全性的主要關注點。
這些擔憂促使台北市政府官員確保他們將確保此類設備(包括面部和指紋生物識別能力)具有安全保證,並遵守監管條款,台北時代報告。
在最近的新聞發布會上,民主進步黨(DPP)的兩名台北市議員林揚·芬(Lin Yan-Feng)和日朱福(Yen Juo-fang)抨擊了這些機器的使用。 Yan-Feng說,他們的部署是政府的網絡安全規則的違反,來自泰國的機器是政府黑名單的。
Juo-fang指出,在沒有市政官員必要的預防措施的情況下,部署此類生物識別設備將其係統中持有的居民的個人數據面臨很大的風險。
媒體指出,八個市政機構購買了在中國製造的生物識別機構,而另外11個則從泰國獲得了供應。
隨著中國和台灣之間不斷持久的政治緊張局勢,人們擔心前者可能會使用其技術來監視台灣在自己的領土上,並可能與外部網絡共享他們的數據。
有關議員說,必須進行審查,以確保不在任何市政辦公室或台灣任何其他地方部署中國製造的生物識別技術,包括在其他國家 /地區組裝的技術。他們還堅持認為,官員們必須確定所有部署的系統的起源。
台北市政府部署生物識別機器的指令是在市政府注意到工作中的鬆弛和出勤欺詐之後。每個台北時代,至少有40個市政辦公室和機構已經採購了這些機器。
為了正確解決市議員提出的擔憂,台北信息技術官員說,他們將加大努力,以確保生物識別設備的所有採購符合監管規則。
官員補充說,除其他措施外,有望將其採購計劃提交給該部門以進行審查和批准。
在過去,擔心風險在澳大利亞和其他國家使用了來自中國的生物識別產品,例如CCTV攝像機和麵部識別系統。
研究表明,許多中國人對使用監視攝像機感到可以
在相關的發展中,由私人研究組織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進行的研究表明,許多中國公民對使用諸如CCTV攝像機等監視系統的使用感到滿意,但對像需要DNA收集的其他人不利。被調查的人中有四分之三以上說,周圍的閉路電視攝像機的數量應保持不變或增加。
這是從全年獲得的結果的一部分學習試圖更好地了解中國的國家監視以及中國政黨國家如何傳播。
該研究還發現,儘管公民對監視和對政府的信任的看法有明顯的不同,但政府推動的敘述是為了證明其監視趨勢的正當性似乎是“部分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