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時間富士軟片「轉變」為感測器穩定,但隨著其新型高端混合動力車 X-H1 的推出,一切都已成定局。 APS-C感測器家族的旗艦產品是X系列中最堅固的機身,除了穩定機構的出現佔用空間並增加體積外,機身還經過富士膠片的加固。我們在處理過程中討論過(閱讀下面的方框)。
因此,其鎂合金外殼比一般外殼厚25%在 X-T2 中其中包括電子元件,並透過不少於94個密封件進行加固。實景相機在混合相機領域是一件值得重視的事情,但迄今為止在該領域的知名度還不如單眼相機。另一大新功能,上部液晶螢幕借鏡了它的老大哥GFX 50s這使其成為專業單眼相機的真正替代品,並以圖形方式提醒所有相機設定。
小坦克

X-H1 是 X-T2 的車身版本:比其祖先更寬、更深、更高、更重。混合動力汽車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在堅固性領域表達自己,直到最近,這個領域仍由古老的單眼相機主導。在混合動力的世界裡,只有松下 Lumix G9,徠卡SL和奧林巴斯 OM-D E-M1 Mark II提供與 X-H1 相同口徑的阻力水平 - 其中只有 G9 看起來確實更強一些(必須說松下已經使出了渾身解數)。


這種紙上的堅固性在手上清晰可見:除了重量之外,比小型經典混合動力車更令人放心的是,按鈕的響應、與艙口的接觸(內存、電池)和觸感都有助於產生一種擁有的感覺。如果我們不應該將真實品質與感知品質混為一談,如果我們無法預測設備隨著時間的推移的耐用程度,我們的測試仍然表明 X-H1 擁有承受衝擊的所有能力。
板機有點太靈敏,撥盤很粗糙

如果一個設備的人體工學,無論它是什麼,都有主觀方面——我們喜歡這個或那個按鈕的放置等。 – 其他要素可以以稍微不那麼個人化、更客觀的方式來評估。這裡的小絆腳石是 X-H1 的觸發器,它不僅僅是敏感:超敏感。需要大量時間來適應以避免無意觸發,因為中途的壓力(鎖定自動對焦)有點太接近快門釋放的時刻。

這種超靈敏度與設備的「粗糙」特徵形成鮮明對比:其機艙及其機械觸摸——速度和ISO撥盤帶有明顯的鎖定和咔噠聲,加固的存儲卡陷阱,帶有緊密鉸鏈的可調整螢幕等。 – 我們預期觸發因素需要更多的身體參與。簡而言之,X-H1 更像蘭博基尼而不是法拉利:馬匹與扳機齊平。這本身並不是故障,但就像賽車一樣,需要一些時間來適應。
再見曝光撥盤,你好高級液晶顯示器和超級觀景窗

相機頂部的 LCD 螢幕(非常讓人想起徠卡 SL 的螢幕)對於單眼用戶來說是一個真正的優勢,因為他們在面對富士膠片的「老派」錶盤時感到有點迷失。該螢幕匯集了設備的所有基本設定(快門速度、ISO、光圈、拍攝模式、膠片渲染類型等),這要歸功於 X-H1 的格式比之前的 X-H1 稍微更氣勢一些。 .....但也歸功於曝光補償撥盤(+/-)的犧牲。由於快門按鈕旁邊放置了一個按鈕,因此該功能得以保留,但有些人可能會後悔它的消失,而且現在需要兩個步驟才能快速校正曝光。我們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獲勝!

我們收穫豐富的領域是電子瞄準,因為 X-H1 放棄了 X-T2 的 2.36 Mpix 面板,轉而採用顯示 3.69 Mpix 的新取景器!華麗的 OLED 面板,受益於 100 Hz 的刷新率和 0.005 秒的延遲(影像擷取和顯示之間的延遲)。
影像品質相當於 X-T2 加上 Eterna

富士軟片與奧林巴斯和松下一樣,以定期更新相機韌體而聞名。還有X-T2 最近受惠於重大更新(版本 4.0.0)這使其電子樂譜與 X-H1 處於同一水平。有充分的理由:電子元件(感測器和處理器)是相似的。因此,兩種設備的影像品質沒有差異。
如果您還沒有閱讀過我們對 X-T2 的評測,請知道它在 2017 年的大部分時間裡都是我們十大混合相機中的佼佼者(我們在 2016 年底對其進行了測試)。與 X-T2 一樣,X-H1 不僅在 RAW 模式下而且在 Jpeg 模式下都能拍出精彩的照片。這款精美的 Jpeg 檔案渲染品質是 Fujifilm 的商標,非常適合需要快速製作高品質照片(色彩、細節、曝光)的攝影師,例如攝影記者和記者……正是偏愛 Fujifilm 混合相機的攝影師類別。
由於我們談論的是顏色,除了已知的膠片模擬模式 - Provia、Velvia、Astia、Classic Chrome、Pro Negative High 和 Standard、Acros(不同的變體)之外,還立即添加了一種新模式。世界:綺年華電影。 Eterna 專為電影拍攝而設計,是一種低對比度膠片,在陰影和低光下具有大量信息- 一種非常“平坦”的膠片(我們用英語談論“平坦”渲染),這為解釋提供了更多自由度後驗的顏色。具有更柔和(幾乎柔和)顏色的低對比度渲染是為影片而設計的,但它也適用於某些類型的攝影(我們正在考慮肖像、大氣風景等)。
如果您有 X-T2,切換到 X-H1 不會在影像品質方面增加任何效果。後者因其優點而受到追捧:取景器、連拍、耐用性和穩定性。穩定對於固定焦距和視訊來說非常重要。
兩個視訊資產:穩定和 MKX 光學元件

如果說「影片」這個詞更適合松下、索尼或佳能等品牌,那麼富士軟片正開始努力吸引攝影師。兩種有些獨立的視訊模式證明了這一點:模式 4K DCI(4096 x 2160 像素,也稱為 4K 影院)和全高清影院模式(2048 x 1080 像素),均比經典 4K 和全高清模式寬,後者分別僅為 3840 和 1920 像素寬。
除了非常電影化的定義之外,還有一些小的改進,例如高達200 mbit/s 的幀速率、使用“F-Log”伽瑪模式(僅在外部記錄器上)進行校準或一系列100 色。更不用說上面提到的院線電影《永恆》的模擬了。唯一的失誤:在硬體方面,沒有用於耳機輸出的音訊插孔,且在軟體部分的影片中沒有斑馬紋。
除了機械穩定功能(可讓您像上面的影片一樣在一臂距離處製作乾淨的影片)之外,X-H1 在影片方面的另一個優點在於其專業影片光學生態系統:MKX、我們提供的視訊變焦功能。在視訊演示期間。這兩種變焦涵蓋 Super 35 格式(很好,接近 APS-C),非常適合影片製作。
請注意,我們談論的不是行動報告,而是整個團隊和隨附設備的製作:MKX 比「照片」鏡頭更長、更笨重,是手動變焦鏡頭,必須知道如何控制。但其專業設備的適中成本(每台4000 歐元,與電影鏡頭相比微不足道)以及與富士膠片相機的完美兼容性(無需適配器或黑客)將X-H1 和所有富士X 機身轉變為真正的電影相機。
面對X-T3
X-H1於去年春天發布(是的,我們遲到了),但富士不會把它留在技術海報的頂部:儘管範圍較低,上個月發表的新款 X-T3具有新的第四代感測器/處理器對,而 X-H1 是第三代的增強版本。

裁切圖)、感光元件為背照式(BSI 技術)、AF 超強、4K 影片在記憶卡上高達 60 fps 等。它不僅受益於相同的取景器,而且其連接性比 X-H1 更現代:與 X-H1 的舊式 Micro USB 3 電纜相比,X-T3 使用 USB-C 插座。

如果您是記者(廣義而言)、自然或動作攝影師,那麼影片。而且它的技術基礎非常紮實,影像品質也是如此。如果您偏好純粹的電子性能,X-T3 擁有更現代的平台,無論是在連拍、自動對焦還是影像清晰度方面。但使用非穩定鏡頭時,它會對模糊和影片中的寄生運動更加敏感。與更強大的 X-H1 相比,其較小的尺寸使其更難以使用大型長焦鏡頭進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