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视差?
视差是从两个不同位置看到的对象相对位置的变化。
从数学上来说,任何两个观察点和一个远处物体之间的关系可以总结为所谓的视差角。
只要知道一些信息——例如视线之间的角度和观察之间的距离——三角学就可以用来推断物体的距离。

我们的大脑在个人层面上直观地做到这一点;我们的每只眼睛都根据自己的视线“看到”物体,物体位置的差异被我们的大脑解释为垂直距离或深度。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将眼前的物体感知为三维的。

在越来越大的尺度上,视差角可以描述更长的距离,包括地球与其他天体(例如太阳或其他附近恒星)之间的距离。
天文学家如何利用视差?
为了测量太阳系内部物体之间的巨大距离,例如从地球到太阳,早期天文学家必须通过从地球的一侧跳到另一侧,将观察者位置之间的差距扩大到整个大陆的规模。
几个世纪前,天文学家带着望远镜跨越海洋来观察日食中的内行星。这种行星穿越(称为凌日)是罕见的事件依赖于地球、被观测行星和太阳之间的完美对准。
预测的过境金星1769 年,世界各地都有观察家,从北美到俄罗斯,到欧洲,南至塔希提岛,收集有关时间和相对距离的数据明显的路径当行星从太阳圆盘的一侧移动到另一侧时,拍摄到了它微小的轮廓。
两年后法国天文学家杰罗姆·拉朗德 (Jérôme Lalande) 应用这些测量数据以及早期凌日观测的一些数据,估计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为 1.53 亿公里(9500 万英里);只比目前公认的约 149,600,000 公里的数字略高一些。

对于太阳系以外的物体,观测之间的距离需要比单个行星的直径远得多。
幸运的是,地球轨道提供了这样一个间隙,绵延超过 3 亿公里(1.86 亿英里)。
航天器还可以为我们提供另一个计算距离的有利位置。美国宇航局的新地平线探测器,它飞越了冥王星,并继续探索外太阳系已经做到了。
这欧洲航天局盖亚太空观测站目前正专门承担记录约十亿个天体位置的艰巨任务。
盖亚绕太阳运行,距离地球约 150 万公里,将在其每年旅程的不同地点检测到这些物体的表观位置的微小差异。
将视差角应用于盖亚的测量将对远至 30,000 光年(地球和银河系中部之间的距离)的物体进行粗略估计。对于较近的物体,测量可能会非常准确0.001%以内实际距离。
所有解释器文章均由事实检查人员确定在发布时正确且相关。作为编辑决定,文本和图像可能会被更改、删除或添加,以保持信息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