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一個人生病了新研究表明,這並不能保證他們不會再次感染。
儘管是目前引起全世界關注的冠狀病毒,幾十年來我們已經知道了許多其他冠狀病毒,它們不僅已知會感染人類,而且季節性很強。
研究人員在過去 35 年研究了四種季節性冠狀病毒,發現再次感染頻繁發生,大約在第一次感染後一年左右。
雖然這並不一定說明當前的全球局勢,這對於希望在人群中獲得長期免疫力來說並不是一個好兆頭。
研究人員分析了 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從居住在阿姆斯特丹的 10 名健康男性身上收集的 513 份血清樣本,發現了幾個峰值與冠狀病毒有關。
這些峰值中的每一個都被解釋為再次感染,對於所研究的所有四種季節性冠狀病毒(包括HCoV-NL63、HCoV-229E、HCoV-OC43 和HCoV-HKU1),研究小組發現每位患者都有3 到17 例感染。
一些罕見的再次感染早在初次感染後六個月就出現了,但更常見的是,它們在大約一年後再次感染,“表明保護性免疫力只是短暫的。”
迄今為止,有確診病例很少的再次感染,但是許多人面臨爭議因為現在說還太早對 SARS-CoV-2 的後天免疫力可以持續多久。
研究其他冠狀病毒是我們最好的線索之一,不幸的是,這項歷時 35 年的研究表明,對許多冠狀病毒感染的免疫力不僅是暫時的,而且是短暫的。 更重要的是,作者表示,再感染可能是所有人類冠狀病毒的共同特徵。
該研究的限制在於水平只能作為冠狀病毒感染的指標——我們不能肯定地說抗體的每一次上升都肯定是另一次再感染。
該研究也是針對一小部分參與者進行的,因此需要更大規模的隊列研究。
也就是說,它確實有一些其他研究沒有的好處。
這項新研究的作者說:“我們的血清學研究是獨一無二的,因為它避免了先前基於症狀的測試方案的流行病學研究的抽樣偏差。”寫。
相反,患者定期接受檢查,幾十年來每年多次,即使他們感覺健康。 這很重要,因為許多冠狀病毒感染可以保持無症狀,這意味著我們可能會忽略許多再次感染。
最近的 研究特別是針對 SARS-CoV-2,顯示特異性抗體水平在感染後的前 2 個月內開始下降,尤其是在輕度病例(大多數人都會出現這種情況)之後。
新研究發現了類似的時間表。
1989 年之前每 3 個月採集一次,之後每 6 個月採集一次血液樣本(排除數據中無法解釋的六年差距),顯示阿姆斯特丹的大多數冠狀病毒感染發生在冬季。
「在我們的研究中,六月、七月、八月和九月顯示所有四種季節性冠狀病毒的感染率最低,」作者寫”,“證實了溫帶國家冬季的患病率較高,並且 SARS-CoV-2 在大流行後時代可能具有這一特徵。
這類似於研究其他人類冠狀病毒的研究顯示,夏季感染率放緩。
由於北半球現在已正式進入秋季,如果新發現適用於當前的全球大流行,這將是一個極其令人擔憂的結果。
SARS-CoV-2 是否遵循與其他冠狀病毒相同的趨勢還有待觀察。 但如果我們想盡可能小心,我們就不應該假設長期免疫力是一回事,因為最終,依靠疫苗接種和自然免疫力可能只能讓我們走到這一步。。
從疫苗中獲得持久的免疫反應可能很困難。 也許我們必須得到定期更新,就像我們對季節性的處理一樣。
該研究發表於自然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