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病毒學家將注意力歸零這導致,一個非常基本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答:從疾病中康復的人是否有免疫力?
專家表示,這個問題沒有明確的答案,儘管許多人認為感染這種可能致命的疾病會帶來免疫力,至少在一段時間內是如此。
馬賽公立醫院系統免疫學教授埃里克·維維爾(Eric Vivier)解釋說:“接種疫苗意味著你已經對病毒產生了免疫反應,從而可以擊退它。”
“我們的免疫系統會記住,這通常可以防止您以後被相同的病毒感染。”
對於麻疹等某些病毒性疾病,克服疾病即可獲得終身免疫力。
但對於基於RNA的例如- 引起 COVID-19 疾病的病毒的學名 - 大約需要三週時間才能累積足夠數量的病毒維維爾告訴法新社,即便如此,他們也只能提供幾個月的保護。
至少理論上是這樣。事實上,新帶來了一個又一個驚喜,以至於病毒學家和流行病學家幾乎無法確定。
「我們沒有答案——這是一個未知數,」該公司的執行董事邁克爾·瑞安 (Michael Ryan) 說。的緊急計劃在聲明中說新聞發布會本週,當被問及康復的 COVID-19 患者多久會有免疫力時。
“我們預計這是一個合理的保護期,但對於一種新病毒來說很難說——我們只能從其他冠狀病毒中推斷,即使這些數據也相當有限。”
倫敦大學學院遺傳學研究所所長巴盧克斯(Francois Balloux)告訴法新社,2002年和2003年,SARS在全球造成約800人死亡,而康復患者「平均大約三年」仍受到保護。
“一個人肯定會再次感染,但要多久之後?我們只能追溯才知道。”
漏報
中國最近的一項研究尚未經歷過的報告了從 SARS-CoV-2 中康復的恒河猴,並且在再次接觸該病毒時沒有再次感染。
「但這並沒有真正揭示任何東西,」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員弗雷德里克·唐吉(Frederic Tangy)說,並指出該實驗僅進行了一個月。
事實上,來自韓國(最早受到新型冠狀病毒襲擊的國家之一)的幾例病例發現,從 COVID-19 中康復的患者後來檢測出該病毒呈陽性。
但科學家警告說,有幾種方法可以解釋這一結果。
雖然這些人二次感染並非不可能,但幾乎沒有證據顯示確實發生了這種情況。
巴盧克斯說,更有可能的是,這種病毒從一開始就從未完全消失,一直處於休眠狀態且無症狀,就像皰疹一樣,是一種「慢性感染」。
由於活病毒和抗體的檢測尚未完善,這些患者也有可能在某個時候檢測出“假陰性”,而實際上他們並沒有擺脫病原體。
巴盧克斯補充說:“這表明人們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數週)內保持感染狀態。” “這並不理想。”
另一項發表前研究一項研究對上海 175 名康復患者進行了觀察,在症狀出現 10 至 15 天后,顯示出不同濃度的保護性抗體。
「但是無論是應對措施實際上意味著免疫力是一個單獨的問題,」世衛組織緊急項目技術負責人瑪麗亞·範·克霍夫評論道。
“這是我們真正需要更好地理解的事情——就免疫而言,抗體反應是什麼樣的。”
事實上,仍然存在許多問題。
法國官方科學顧問委員會主席讓-弗朗索瓦·德爾弗萊西 (Jean-Francois Delfraissy) 表示:“我們正處於詢問戰勝了 COVID-19 的人是否真的受到保護的階段。”
免疫護照
對 Tangy 來說,不能排除更嚴峻的現實。
他說:「某人針對病毒產生的抗體實際上可能會增加疾病惡化的風險。」他指出,最嚴重的症狀會在患者形成抗體後出現。
目前還不清楚誰的抗體在抵抗這種疾病方面更有效:是差點死亡的人,還是只有輕微症狀甚至根本沒有症狀的人。年齡有影響嗎?
面對所有這些不確定性,一些專家對這種做法的明智性表示懷疑。推行「群體免疫」策略這樣,當大多數人具有免疫力時,病毒無法找到新的受害者,就會自行消失。
「目前唯一真正的解決方案”,澳洲珀斯科廷大學教授阿奇·克萊門茨告訴法新社。
同時,實驗室正在開發大量抗體測試,以了解不同國家和地區有多少人口受到污染。
這種方法受到英國和芬蘭的青睞,而在德國,一些專家提出了「免疫護照」的想法,讓人們可以重返工作崗位。
耶魯大學醫學院傳染病學教授薩阿德·奧馬爾表示:“現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
“我們應該能夠在幾個月內非常迅速地獲得更清晰的數據,屆時將會有具有敏感性和特異性的可靠抗體測試。”
令人擔憂的一個問題是,檢測與 COVID-19 無關的抗體的測試會導致「假陽性」。
研究人員表示,豁免護照或證書的想法也引發了道德問題。
「那些絕對需要工作的人——例如養家糊口的人——可能會試圖被感染,」巴盧克斯說。
©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