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稱巨型彗星對地球的威脅比小行星更大
一群天文學家發現了巨大的彗星對生命構成更大的威脅在地球上比在小行星上。 這兩個天體之間最大的區別在於它們的成分:彗星由冰、塵埃和岩石組成,而小行星則由金屬和岩石組成——這就是為什麼彗星會留下“尾巴”,因為其中的冰會蒸發由太陽。
這種區別對於地球上的普通居民來說可能沒有多大意義,但彗星和小行星之間的另一個主要區別是它們在宇宙中的位置。 巨型彗星,稱為半人馬彗星(約 50-100 公里或 31-62 英里寬),穿過不穩定的軌道,經過較大的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這些行星的引力可以使彗星偏向地球方向,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發現了越來越多的半人馬星。
英國阿馬天文台和白金漢大學的研究人員認為,這使它們對我們的家園星球構成了真正的威脅,比通常定期靠近地球的小行星還要嚴重,而小行星一直是美國宇航局調查的主要焦點迄今。
如果朝我們方向飛來的半人馬分解成碎片,我們可能會面臨持續十萬年的間歇性飛彈轟炸,根據新的報告。
「在過去的三十年裡,我們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來追蹤和分析地球與地球之間發生碰撞的風險。小行星,”團隊成員之一說道,太空人比爾·納皮爾。 「我們的工作表明,我們也需要超越我們的近鄰,並超越木星的軌道來尋找半人馬。如果我們是對的,那麼這些遙遠的彗星可能是一個嚴重的危險,是時候更好地了解它們了。
根據對古代文明、陸地環境和靠近地球的行星際物質的研究,科學家認為半人馬的遺跡可能在大約 3 萬年前襲擊了我們的星球。 根據預計每 40,000 到 100,000 年出現一個半人馬的頻率,這意味著我們很快就會出現另一個半人馬。
在地球上發現的隕石坑圖案月亮研究人員表示,這表明近地天體(NEO)的體積本質上是間歇性的。 換句話說,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顯著變化,我們應該為我們可能需要處理的近地天體的數量和頻率再次突然增加做好準備。 也許越早我們都離開了這個星球,更好。
該研究已發表在期刊上天文學與地球物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