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不足會如何擾亂你的情緒
FXQuadro/Shutterstock.com
對於普通夜貓子來說,科學證據看起來並不好:專家說我們需要每晚至少7小時保持健康和睡眠中斷可能同樣有害作為整體的缺乏。 現在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如果我們沒有得到足夠的睡眠,我們的大腦調節情緒的能力就會受到損害。
如果你在晚睡後早上感到脾氣暴躁,那麼似乎有一些科學證據可以證明發生了什麼事。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研究人員他們能夠辨識出導致情緒調節障礙的神經機制,並發現短短一晚失眠後問題就開始出現。
十八名志工徹夜不眠,接受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和腦電圖(EEG)掃描,以監測他們腦部的活動。
在睡了一晚好覺和一晚睡不好之後,這些參與者被要求進行同樣的測試,辨識圖片上點的運動。 這些照片被呈現為情緒正向(一隻貓)、情緒負向(殘缺不全的身體)和情緒中立(一把湯匙)。 透過測量個體識別點運動的速度和準確度,並將這些資訊與大腦掃描結果結合,研究小組能夠建立認知處理的圖像。
至關重要的是,睡眠不足表明調節處理能力下降,腦電圖掃描報告一夜失眠後,正面圖像和負面圖像之間的大腦活動幾乎沒有差異。 第二項測試顯示,志願者在睡眠不足時很容易被任何類型的圖像分散注意力。 相較之下,當他們在床上度過了足夠的時間後,只有最「情緒化」的圖像才會引起大腦活動的高峰。
“事實證明我們失去了中立性,”一位研究人員說,塔爾瑪·亨德勒。 “大腦判斷什麼是重要的能力受到了損害。就好像突然間一切都變得重要了。”
亨德勒補充說,在他們的研究之前,科學家不確定是什麼機制導致了睡眠不足引發的情緒障礙。 我們都經歷過這種情況——前一天晚上睡得很糟糕,第二天似乎一切都不順利。 你會因為一點小煩惱就對你的伴侶或你的狗發脾氣。
“我們認為睡眠不足會強化情緒圖像的處理,從而阻礙大腦執行功能的能力,”亨德勒說。 “我們實際上驚訝地發現它顯著影響了中性和充滿情感的圖像的處理。”
這意味著,即使是清晨發生的最小的事情也可能導致我們失控或在一夜不眠後哭泣,因為我們的認知處理受到了損害。 亨德勒和她的同事現在正在研究各種睡眠介入方法如何減少焦慮中出現的情緒功能障礙,沮喪和創傷性壓力症候群。
該團隊的工作發表於神經科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