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夜,有時會感覺世界一片黑暗。在黑暗的掩護下,消極的想法會在你的腦海中飄過,當你清醒地躺著,盯著天花板時,你可能會開始渴望罪惡感的快樂,比如一支香煙或一頓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餐點。
大量證據表明人類的思維功能不同如果它在夜間醒來。午夜過後,負面情緒比正面情緒更容易吸引我們的注意,危險的想法滋長吸引力和抑制消失了。
一些研究人員認為人類晝夜節律很大程度上參與了這些關鍵的功能變化,正如它們在2022年論文總結了大腦系統在天黑後如何發揮不同作用的證據。
他們的假設被稱為“午夜後的思維”,表明人體和思維遵循 24 小時的自然活動週期,影響我們的情緒和行為。
簡而言之,在特定的時間,我們人類傾向於以特定的方式感受和行動。例如,在白天,分子層次和大腦活動會根據清醒程度進行調節。但到了晚上,我們通常的行為就是睡覺。
從演化的角度來看,這當然是有道理的。人類在白天狩獵和採集的效率要高得多,雖然夜間非常適合休息,但人類曾經面臨更大的捕獵風險。
研究人員表示,為了應對這種增加的風險,我們對負面刺激的注意力在夜間異常增強。它曾經可能幫助我們應對無形的威脅,但這種對負面因素的過度關注可能會導致獎勵/激勵系統發生變化,使人們特別容易做出危險行為。
將睡眠不足添加到等式中,這種狀態只會變得更加成問題。
“有數百萬人在半夜醒來,有相當充分的證據表明他們的大腦不像白天那樣運作,”說哈佛大學神經學家伊麗莎白·克勒曼 (Elizabeth Klerman) 於 2022 年發表這項研究。
“我請求進行更多研究來解決這個問題,因為他們以及其他人的健康和安全都受到了影響。”
這個假設的作者用兩個例子來說明他們的觀點。第一個例子是海洛因使用者,他在白天成功地控制了自己的渴望,但在晚上卻屈服於自己的慾望。
第二個是與失眠作鬥爭的大學生,隨著不眠之夜的堆積,他開始感到絕望、孤獨和絕望。
這兩種情況最終都可能是致命的。自殺和自殘在夜間非常常見。實際上,一些研究據報告,午夜至凌晨 6 點之間的自殺風險比一天中任何其他時間高出三倍。
一個學習2020 年的結論是,夜間清醒是一個自殺風險因素,「可能是由於晝夜節律失調所致」。
「自殺,以前是不可想像的,現在是為了逃避孤獨和痛苦,在考慮自殺的代價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手段,並準備在沒有人醒著阻止他們的時候採取行動,」該書的作者“午夜後的心靈」假說解釋。
人們在夜間攝入的非法或危險物質也更多。 2020年,研究巴西一家受監管的藥物消費中心發現,夜間服用阿片類藥物過量的風險增加了 4.7 倍。
其中一些行為可以用睡眠債務或黑暗提供的掩護來解釋,但也可能有夜間神經系統的變化在起作用。
克勒曼和她的同事等研究人員認為,我們需要進一步研究這些因素,以確保我們保護最有可能避免夜間失眠的人。
作者表示,迄今為止,還沒有研究探討睡眠不足和晝夜節律如何影響一個人的獎勵處理。
因此,我們並不真正了解輪班工人(例如飛行員或醫生)如何應對他們不尋常的睡眠習慣。
每天大約六個小時,我們對人類大腦的工作原理知之甚少。無論睡著或醒著,午夜過後的心靈都是一個謎。
該研究發表於網路心理學前沿。
如果這個故事引起了關注或您需要與某人交談,請查閱此列表,查找您所在國家/地區的 24/7 危機熱線,並尋求協助。
本文的早期版本於 2022 年 8 月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