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上剛剛爆發了兩次太陽耀斑,帶來了日冕物質拋射
右邊可以看到 1 月 20 日的太陽耀斑。 (美國太空總署/太空發展辦公室)
在太陽發生一系列噴發之後,地球可能會在接下來的幾天內看到極光。
一個名為 AR2929 的太陽黑子發出了兩次太陽耀斑,並伴隨著日冕物質拋射。雖然兩者都不是針對地球的,但目前正在太空中爆炸的噴射可能會對我們星球的大氣層造成輕微的打擊,可能造成輕微的後果。地磁風暴。
第一次耀斑發生於 1 月 18 日下午 5:44(世界標準時間),被歸類為 M1.5 級耀斑。第二次爆發於 1 月 20 日上午 6:01(世界標準時間)。它更強大,時脈為 M5.5。兩者都被考慮中層耀斑– 不是最有力的活動我們的太陽有能力做到這一點,但其強度足以在地球上感受到它的影響。
對於這兩次耀斑,X射線爆發使地球大氣層頂部電離,導致短暫、輕微的短波無線電中斷;第一個在南美洲上空,第二個在印度洋上空。
日冕物質拋射 (CME) 是由磁場線斷裂和重新連接引起的,是太陽日冕中多達數十億噸等離子體的大規模拋射,攜帶著嵌入式磁場。這些通常與太陽耀斑同時發生,並從太陽向外傳播,如果它們朝我們的方向前進,則需要幾天時間才能到達地球。
CME 與 1 月 20 日的耀斑有關。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
如果不是,他們仍然可以給予一擊。這就是我們可能在 AR2929 的兩個日冕物質拋射中看到的情況。由此產生的地磁風暴將是輕微的:可能會出現一些電網波動、無線電通訊的輕微退化以及太空操作的輕微中斷。
當來自日冕物質拋射的帶電粒子與地球大氣層和磁場碰撞並相互作用時,我們也可能會看到極光,從而在高緯度地區產生絢麗的燈光秀。
隨著太陽的出現,這種耀斑變得越來越普遍上升到太陽活動最大值,以 11 年為一個週期出現的太陽活動高峰。
這個週期是基於太陽的磁場,每 11 年翻轉一次,南北磁極交換位置。目前尚不清楚是什麼驅動了這些週期,但我們確實知道兩極在太陽活動極大期期間會切換,當極地磁場最弱時。
1 月 20 日的耀斑波長為 131 埃。 (美國太空總署/太空發展辦公室)
太陽的磁場控制著它的活動,包括太陽黑子(強磁場的臨時區域)、太陽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因此太陽活動極大期表現為一段活躍的時期。兩極轉換後,太陽活動逐漸減少,導致太陽活動極小期。
最近的太陽活動極小期發生在2019年12月。我們目前正處於加速階段,即將迎來太陽活動極大期2025 年 7 月。去年看過一些真正史詩般的耀斑,這可能意味著今年我們將看到更壯觀的煙火。
沒有兩個太陽週期是相同的,因此很難準確預測太陽將變得多麼活躍。帕克太陽探測器和太陽動力學觀測站等探測器和天文台正在幫助科學家更好地了解太陽的行為,以便更好地預測太陽風暴。
可能到來的日冕物質拋射預計將在未來幾天內到達地球軌道距離,週末很可能會出現極光。你可以請關注此處的極光預報或者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