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世界各地的冰川冰的穩定融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人為的因素,例如溫室氣體排放和氣溶膠。
該研究表明,人類在1851年至2010年之間大約造成了全球四分之一的冰川損失,約佔1991年至2010年之間冰川融化的69%。
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氣象學和地球物理學副教授本·馬爾澤恩(Ben Marzeion)說:“從某種意義上說,到目前為止,實際上主要是人類負責融化冰川。” [熔體的圖像:請參閱地球的消失冰這是給出的
消失的冰川通常與全球變暖有關,其他研究估計了過去的冰丟失,並將未來的熔體預測。但是直到現在,研究人員還不確定多少冰川損失與人為因素有關。
“到目前為止,尚不清楚觀察到的大量損失是由人類而不是自然氣候變化造成的,”阿拉斯加大學Fairbanks大學地球物理學教授Regine Hock致力於該研究,他寫信給現場科學。
霍克說,研究人員使用了“最先進的建模技術”。
研究團隊依靠12種氣候模型,其中大多數來自政府間氣候變化面板,由聯合國召集的國際氣候變化專家組。通過將模型以及來自Randolph Glacier庫存的數據結合在一起(近20萬冰川的目錄)研究人員創建了一個計算機模型,該模型僅包括對冰川熔體的自然貢獻,例如火山噴發和太陽可變性,以及其他具有人類和自然因素的模型。
研究人員使用1851年至2010年的數據將兩個模型與冰川的真實測量進行了比較,以確定哪種更好地代表了現實。這項研究不包括南極洲的冰川,因為該研究涵蓋的159年中沒有足夠的有關該地區的數據。
他們發現,具有人造影響的模型更合適。
霍克說:“由於空氣溫度升高,冰川在世界各地稀薄而撤退,但冰川不在乎溫度的升高是由於自然還是人類原因。” “在過去的150年中,大多數質量損失是由於自然氣候變化造成的,例如,火山噴發或太陽活動的變化引起的。
她寫道:“但是,在過去的20年中,近70%的冰川質量變化是由於人類引起的氣候變化而引起的。”
有趣的是,該研究發現,對氣候變化反應緩慢的冰川仍在從末尾恢復小冰河時代從14世紀到19世紀。在小冰河時代,溫度比今天冷的華氏度約為1.8攝氏度(攝氏1攝氏度)。
小冰河時代後溫度較高,影響了冰川。 “從本質上講,我們發現冰川將在沒有任何人類影響的情況下融化,”瑪麗翁告訴《現場科學》。
但是,如果不是為了人為的捐款,例如氣溶膠他說,從木頭或煤炭起火。氣溶膠是懸浮在吸收和散射太陽輻射的大氣中的顆粒。
Marzeion說,即使今天的人造和自然原因都停止了氣候變化,冰川仍將繼續融化,並預計在本世紀將會將海洋水平提高2.7英寸(7厘米)。
作為全球溫度繼續升高,冰川將繼續消失。 Marzeion說,融化可能會為灌溉和其他需求提供更多的水,但它不會可持續,因為冰川最終可能會消失。他說,與此同時,人們可以嘗試減少對全球變暖的人為貢獻,並適應不斷變化的星球。
該研究今天(8月14日)在網上發表在《科學雜誌》雜誌上。
在Twitter上關注Laura Geggel@laurageggel和Google+。遵循現場科學@livescience,,,,Facebook和Google+。原始文章現場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