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猩猩之間的戰爭很少見,但一旦發生,就會非常暴力。謝爾蓋·烏裡亞德尼科夫/Shutterstock
黑猩猩和倭黑猩猩的社會有著根本的差異。雖然雄性在黑猩猩中占主導地位,但雌性在倭黑猩猩中處於統治地位,最新研究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開放科學這顯示這可能是由於黑猩猩發動的野蠻戰爭所致。
儘管黑猩猩在西方世界可能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但由於這兩種猿類外觀非常相似,倭黑猩猩直到1928 年才被正式描述為單獨的物種。生活在非常相似的環境中並且在形態上看起來很相似,這兩種動物確實有驚人的不同。
「雄性黑猩猩的領地意識很強,群體間的遭遇充滿敵意,有時甚至是致命的,而倭黑猩猩群體之間的關係相當和平,並且在遭遇時沒有致命的暴力,」解釋了馬丁·瑟貝克(Martin Surbeck)領導了這項最新研究。黑猩猩傾向於透過攻擊來解決爭端,而倭黑猩猩似乎透過性來解決。
正是這種行為上的明顯差異促使瑟貝克和他的團隊開始弄清楚它對他們的社會有何影響。這兩種猿類的社會結構如此不同的部分原因似乎是黑猩猩發動了我們在人類文化中所說的「戰爭」。
在研究了五個不同的黑猩猩群體和兩個倭黑猩猩個體群體後,他們發現這場戰爭可能是倭黑猩猩社會以雌性為主而黑猩猩群體以雄性為主的原因。事實證明,雖然所有黑猩猩群體都存在性別隔離,雄性更喜歡與雄性交往,但在倭黑猩猩群體中,兩性都優先喜歡與雌性交往。
研究人員認為在一個物種而非另一個物種中觀察到的戰爭有助於解釋這些社會差異。黑猩猩在進行邊境巡邏、狩獵和衝突時需要與其他雄性合作,因此可能更願意花時間彼此交往以加強這些聯繫。另一方面,雄性倭黑猩猩的領地意識要弱得多,它們會尋求母親的合作,以提高自己在等級制度中的地位。
關於黑猩猩最引人注目的發現之一是它們的暴力傾向。現在眾所周知,類人猿會殘酷地攻擊鄰近社區的黑猩猩,但在某些情況下,這種行為甚至更進一步。最著名的例子之一是貢貝黑猩猩戰爭,發生在 20 世紀 70 年代,歷時四年。當一群黑猩猩分裂時,衝突就會爆發,一方有系統地消滅另一方的所有雄性黑猩猩,然後搶佔自己的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