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會認為吸毒是人類特有的行為,但動物界的許多成員不遺餘力地向大腦中註入精神藥物,其明顯目的是扭曲他們對現實的感知。 科學家喜歡稱之為“爬上去”,這是地球上生命普遍存在的特徵。
獅子也喜歡貓薄荷
對於貓主人來說,他們的寵物會為貓薄荷而瘋狂,這並不奇怪。 這種無害的興奮感只影響大約三分之二的家貓,通常持續不到 30 分鐘,會導致貓突然出現過動症、精神恍惚、咕嚕咕嚕叫、行為不穩定和困倦。 基本上,這是貓的正常行為。
它不僅給貓科動物帶來興奮感,有助於避免蚊子等麻煩的昆蟲,顯示它們對植物的偏好具有一定的演化優勢。
眾所周知,這種多葉植物對其他貓科動物也有改變思維的作用,包括獅子、豹和美洲虎。
貓薄荷(荊芥)是薄荷科的一種草本植物,其迷幻特性歸功於荊芥內酯。 該化合物通過鼻子進入致力於貓的鴉片系統,有點像海洛因和嗎啡對人類的作用。
Trippy Skippy:小袋鼠鴉片危機
說到海洛因,吸食鴉片對澳洲袋鼠來說是一個大問題。
塔斯馬尼亞是世界上最大的製藥業合法種植鴉片生產國,這意味著島上遍布罌粟農場。 不幸的是,野生小袋鼠會闖入田野,咀嚼花朵,然後被石頭砸死。
塔斯馬尼亞州總檢察長拉拉·吉丁斯 (Lara Giddings) 表示:“我們遇到了小袋鼠進入罌粟田、飛得像風箏一樣高並繞圈子的問題。”告訴2009年的預算聽證會。
「然後他們就崩潰了,」吉丁斯補充道。 “我們在罌粟產業中看到了來自小袋鼠的麥田怪圈。”
把河豚傳過去
人們常說,海豚和人類一樣,是唯一為了娛樂和繁殖而發生性行為的動物。 然而,性並不是他們唯一的惡習。
BBC 紀錄片《海豚:豆莢裡的間諜「展示了一群寬吻海豚如何利用河豚魚來獲得嗡嗡聲。
這種快感是由於一種被稱為河豚毒素的神經毒素,河豚魚用它作為毒液來擊暈獵物。 雖然這種強效毒素會致命,但少量似乎具有麻醉作用。
「這是一個年輕海豚故意嘗試我們已知的令人陶醉的東西的案例。 在輕輕咀嚼河豚並把它傳過來後,它們開始表現得非常奇特,用鼻子在水面上徘徊,好像對自己的倒影著迷,」動物學家羅布·皮利(Rob Pilley)說,他也是該劇的製片。星期日泰晤士報2013年。
醉猴假說
有一種理論認為,人類對酒的嗜好是由於遠古靈長類祖先在外出就餐時食用了發酵並產生乙醇的過於成熟的水果。 即使在今天,值得注意的是,許多靈長類動物(包括巴拿馬的黑手蜘蛛猴)仍然積極尋找酒精浸透的水果。
所謂的“醉猴”假說由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 Robert Dudley 教授首先提出。 他認為靈長類動物可能在數千萬年前就學會了嗅出發酵的水果。 由於發酵水果產生的乙醇是一種相對較輕的分子,很容易在風中飄蕩,靈長類動物學會了將酒精的氣味與食物聯繫起來。
達德利認為,也許這種與乙醇的古老關係部分解釋了為什麼現代人類也有過度沉迷和濫用酒精的傾向。
醉小飛象
猴子並不是唯一會主動飲酒的動物。 大像也是出了名的大酒鬼。
有很多軼事和歷史文獻描述了大象喝醉的情況。 有一個古老的傳說,佛陀親自馴服了一頭在亞洲小村莊製造地獄的醉象。
1984年,一個學習試圖科學地證實大象對酒精的偏好。 科學家們聚集了三頭亞洲象和七頭非洲象,然後向它們提供了一系列不同酒精含量的飲料。
他們發現大象“很容易喝下 7% 的酒精溶液,其數量足以產生戲劇性的行為變化。”
測試對像似乎並沒有喝得太醉,但有一些跡象表明他們因這次經歷而感到愉快的放鬆。
“雖然這裡的大象並沒有表現出過度‘陶醉’或‘醉酒’,但特定行為的頻率和/或持續時間發生了巨大變化。 最初,耳朵拍動增加,表示體溫升高。 然而,當大象感到炎熱和不舒服時,喝水和洗澡的次數通常會增加,但現在卻減少了,」研究作者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