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號颱風已在預報中
如果以史為鑑的話,地下水暖化預計將引發更大的風暴
泰坦尼克號颱風這張合成影像中所示的颱風海燕等強大風暴可能會對西太平洋造成廣泛的破壞。 新研究預測,到本世紀末,此類颱風的平均強度將顯著上升。
版權所有 2013 EUMETSAT/JMA
新研究預測,海水暖化將增加未來颱風的破壞性。
透過研究西太平洋60年來的颱風活動,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明顯的趨勢:颱風的最終強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風暴經過頭頂時向上攪動的深層海水的溫度。 研究人員將他們的發現投射到未來預測5月29日上線科學進步到本世紀末,太平洋變暖將使颱風平均峰值風速增加 14%。 主要作者、加州拉霍亞斯克里普斯海洋學研究所的氣候科學家梅薇指出,這足以將 3 級風暴轉變為 4 級風暴。
麻省理工學院的大氣科學家凱裡·伊曼紐爾(Kerry Emanuel)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他說,更快的風會給風暴路徑上的任何人帶來麻煩。 “風速增加 14%,破壞性就會增加近 50%。”
溫暖的海水助長了颱風的狂風。 科學家預計,海洋溫度上升可能會加劇颱風,但不確定地下水的熱量如何影響颱風季節的強度。
梅和同事比較了歷史上超過850個颱風的形成過程。 研究人員發現,50 至 150 公尺深的稍微溫暖的水域會引發最強的風暴季節。
故事在資訊圖下方繼續
風起雲湧
地下海洋溫度變暖可能會使颱風平均風速提高約7.5公尺/秒,足以將颱風平均強度從3級提高到4級。
圖片來源:W. Mei 等/科學進步2015(CC BY-NC 4.0)
大風暴攪動上層海洋,攪動較深的海水。 當水到達地表時,它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為風暴提供動力的熱量。 研究人員指出,自 1970 年代中期以來,隨著地下水平均升溫約攝氏 0.75 度,颱風強度平均上升了 10%。 預計到 2100 年,氣候變遷將使這些地下水域的溫度升高約 1.3 度,梅伊和同事預測颱風的平均峰值風速將從每小時 198 公里增加到 225 公里。
新澤西州普林斯頓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地球物理流體動力學實驗室的氣候科學家托馬斯‧克納森表示,這項預測並不是未來颱風強度的最終定論。 。SN:2005 年 9 月 17 日,第 17 頁 184)之後的研究對這種預測提出了質疑。 克努森說,在過去幾十年中並不重要的大氣和海洋之間的相互作用可能在變暖的世界中變得更加突出,並降低颱風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