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要找出儿童发育问题的环境原因时,情况很棘手。但一项新研究发现,儿童早期接触某些类型的空气污染会显着增加出现以下症状的风险:自闭症谱系障碍 (ASD)。
这项在上海进行的最新研究比之前的研究更进一步,之前的研究显示了涉及未出生婴儿的类似联系,表明在出生后的头几年,在被无人饲养的颗粒物污染的环境中,神经系统发育存在持续的风险。密切关注。
这项由莫纳什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院牵头的研究涵盖了近 1,500 名儿童。
“空气污染对健康的严重影响已有充分记录,这表明不存在安全的暴露水平。”该研究的主要作者郭玉明说。
“即使接触极少量的细颗粒物,也会导致早产、学习延迟以及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包括心脏病。”
尺寸达 10 微米的可吸入颗粒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它们包括交通、工业过程和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细小碳、硫氧化物和有机化合物。
它们对我们整体健康的威胁不是什么秘密,政府通常会尽最大努力将颗粒浓度保持在最低限度。虽然每一点都有帮助,但即使是低水平的微米尺寸颗粒是一个问题。
许多健康状况都与这一主要类别的空气污染有关,其中大部分涉及心血管和肺部疾病。
不太清楚的是神经发育受损的风险增加。大多数研究显示之间的联系和空气质量有重点关注产前暴露,其中一些考虑到第一年的暴露时间。
这种病症的特征——包括社交互动和沟通困难——在两到三岁之前很难识别,但似乎是由根本原因引起的大脑结构的差异和功能连接。
自闭症谱系障碍是一种极其复杂的行为组合,反映在其历史中将各种类似自闭症的疾病归为一个类别。
基因明显发挥着强有力的作用其发展过程中,但环境条件似乎也发挥了作用,留下了一个问题:生命的最初几年对孩子成长中的大脑有多大影响。
“幼儿正在发育的大脑更容易受到环境中有毒物质的影响,一些研究表明这可能会影响大脑功能和免疫系统,”郭说。
遗传影响和环境影响的时间可以告诉我们更多关于这种情况如何发展的信息,这意味着研究的目光要超越出生。
因此,研究小组将 124 例 ASD 病例与 1,240 名未诊断的儿童进行了比较。这些孩子是2014年从上海的小学和幼儿园挑选出来的,年龄在3岁到12岁之间。
每日读取的 1、2.5 和 10 微米大小颗粒的数据与这些孩子在生命的头三年中居住的地方相匹配,让研究人员了解哪些孩子曾暴露于高浓度的气溶胶。
研究小组发现了一个清晰的模式——前三年是关键时期,当暴露于尺寸约为一微米的颗粒时,患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几率会增加 86%。
更重要的是,这种风险在第二年和第三年最大。原因尚不清楚,但研究人员怀疑免疫系统的破坏可能至少是部分原因。
颗粒的性质也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另一项最近的研究已发现接触有毒化合物二恶英也会增加患这种疾病的机会,而其他研究表明著名农药DDT也可能是一个问题。
在空气质量监测和控制中,1 微米左右的颗粒物往往不会与 2.5 微米的颗粒物分开分类,但似乎是造成某些问题的原因。对健康造成更严重的影响。像这样的研究表明我们可能需要开始关注并制定更好的政策。
“仅在中国,PM1 就占 PM2.5 污染的 80% 左右,因此需要对其健康影响和毒理学进行进一步研究,以便政策制定者制定未来 PM1 空气污染控制标准。”郭说。
这项研究发表于国际环境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