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它總有一天會結束。 KIC 8462852 是一顆距離我們銀河系天鵝座和七弦琴星座之間約 1,500 光年遠的恆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它表現出如此奇怪的行為,一位科學家甚至提出了一種可能性,即先進的外星文明在附近建造了一個巨大的戴森球。
但新的研究對 KIC 8462852 的怪異現象提出了迄今為止最合理的解釋:大量彗星碎片在圍繞恆星的緊密軌道上旋轉。
一群公民科學家正在研究 NASA 開普勒太空船記錄的 KIC 8462852 亮度測量結果,雖然通常亮度下降約為 1%(這表明有一顆行星正在恆星前面移動),但他們發現 KIC 8462852 正在下降亮度提高了22 %,這是科學家以前從未見過的。
通常情況下,亮度下降只會持續很短的時間,但 KIC 8462852 的亮度下降似乎一次持續數天甚至數月,並且以不規則的方式發生,這與穩定繞軌道運行的行星不同。
那麼是什麼導致了這些下降呢?科學家推測多名潛在候選人。 其中之一是聚集問題的假設——KIC 8462852 周圍有一個緊密排列的太空垃圾軌道。 但這被排除了,因為 KIC 8462852 是一顆成熟的行星,而太空垃圾通常只會在恆星年輕時才會被困在軌道上。
另一種解釋是外星人,而且科學家似乎還沒準備好排除這種可能性。 有人認為,一個巨大的外星巨型建築在試圖收集太陽能時擋住了光線。
但可惜的是,一項新的研究提出了另一種解決亮度下降問題的方法,它比外星人更有意義。
寫在天文物理學期刊通訊,A愛荷華州立大學的天文學家團隊得出結論:“KIC 8462852 光變曲線的變暗是由一系列彗星的毀滅引起的,這仍然是首選的解釋。”
馬西莫·馬倫戈和他的同事認為,恆星附近彗星家族的毀滅是不規則變暗最可能的解釋。 彗星碎片可能會形成一個陡峭的橢圓形軌道,從而產生使恆星變暗高達 22% 所需的大量碎片。
研究人員使用了 2015 年 1 月(開普勒測量兩年後)的史匹哲紅外線數據,發現恆星周圍沒有碎片發出紅外線輻射。 利用這些信息,他們能夠確定,由於沒有過量的紅外線發射,因此可以做出諸如皮帶碰撞; 對行星有重大影響的事物; 或可以拒絕一團岩石和碎片。
「在開普勒觀測到的不尋常光變曲線事件發生兩年後,缺乏強烈的紅外線,進一步不利於 KIC 8462852 小行星帶發生災難性碰撞、破壞系統中行星或塵埃群的巨大撞擊等場景。 - 籠罩星子,”他們在報紙上寫。」相反,在高橢圓軌道上引發彗星家族破碎的情況與我們的分析發現的缺乏強紅外線過剩的情況是一致的。
但儘管有證據,他們仍然沒有準備好完全否定外星巨型結構的想法。 “我們真的不能說它是或不是,”馬倫戈說。 」但這位明星的做法很奇怪。 當出現這樣的現象時,這很有趣——通常這意味著有一些新的物理解釋或新的概念有待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