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媒體喜歡談論使用大數字進行挖礦。
許多文章都將前往小行星帶中最大的金屬小行星普賽克 (Psyche) 的任務描述為訪問一顆價值 10,000,000,000,000,000,000 美元的天體,大概是因為文章的作者經常敲擊鍵盤上的“0”鍵。
但這個估值有多現實呢?它到底意味著什麼?
Astroforge 資助的論文是一家位於亨廷頓海灘的小行星採礦新創公司,由科羅拉多礦業學院太空資源計畫的教授撰寫,該書仔細研究了小行星上有哪些金屬,以及它們的價值是否真的與簡單的計算表明會是這樣。
論文將小行星上的金屬分為兩種不同的類型——那些值得返回地球的金屬和那些不值得返回地球的金屬。
事實上,唯一被認為值得返回地球的金屬是鉑族金屬(PGM),它們以其極高的成本、相對較低的供應量以及在各種現代技術中的高實用性而聞名。其中包括催化轉換器,這就是為什麼它們通常成為小偷的目標。
另一類是用於太空建築的金屬,例如鐵、鋁和鎂。雖然由於它們在地球上的價格相對較低,將它們送回地球在經濟上可能不可行,但它們在太空中可用於建造大型結構,例如太空站或太陽能電池陣列。
然而,考慮到這些來自太空的金屬價格昂貴,因此沒有任何需求,這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因此很難量化它們的價值。但它的競爭(即從地球發射材料)的價格昂貴,為 10,000 美元/公斤,加上鐵等常見材料的 100 美元/公斤。
這些價格遠低於地球上鉑族金屬(例如銠)的 50 萬美元/公斤,但如果在太空中使用這種材料,在小行星上開採鐵仍然具有經濟可行性。
那麼所有這些計算對於我們可能開採的小行星的實際價值意味著什麼?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最近的研究表明,像普賽克這樣由「純金屬」製成的小行星很可能純粹是虛構的。雖然這對任何一顆價值很高的良性小行星來說可能不是個好消息,但研究的另一部分是,即使最初被認為金屬含量相對較低的小行星實際上也有合理的數量,可以經濟地提取。
為了證明這一點,該論文詳細研究了一系列隕石研究(相當於殘留的小行星),並將 83 種不同元素的「品位」與在地球表面或附近發現的礦石進行了比較。
由於遙感很難區分其中一些元素,因此除了已返回的少數完整小行星樣本外,可以採用先進分析技術的隕石樣本是我們準確計算小行星化學成分的最佳選擇。
這些數據表明,鉑族金屬的濃度雖然低於最初考慮的濃度(因為一篇關於小行星組成的基礎論文中的假設),但其濃度仍然比同等的陸地礦石高得多。
特別是,一種被稱為難熔金屬塊(RMN)的材料的鉑族金屬濃度可能比地球上或其他類型的小行星材料上發現的任何物質都要高幾個數量級。
RMN 主要存在於鈣鋁夾雜物 (CAI) 結構中,主要存在於 L 型小行星上。 L型是相對罕見的微紅色小行星,但我們還沒有訪問過它們。它們可能由超過 30% 的 CAI 組成,但在這種情況下,它們可能包含大量可提取的 PGM,無需額外處理。
然而,RMN 本身非常小,在微米到亞微米範圍內,這使得它們從一開始就極難加工。因此,從小行星風化層中大量提取的濃度可能高達數百 ppm,這已經比它們在地球風化層中的濃度高出幾個數量級。
當研究用於太空的金屬時,它們的含量與最初預測的一樣豐富,但在將它們加工成氧化狀態時面臨挑戰。通常,這需要一些高能量程序,例如熔融風化層電解,以分解單質金屬,這是進一步加工所需的。
同樣,存在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即擁有足夠大的電源來執行這些過程,但建造它需要需要電源的材料。
最終,如果像 AstroForge 這樣的公司能夠如願以償,這個問題就會消失。請記住,該公司資助了這項研究,其兩位聯合創始人和 CSM 教授凱文·坎農 (Kevin Cannon) 是共同作者。該公司計劃在一月啟動下一個任務,即與近地小行星會合,試圖判斷它們是否是「金屬」。
也許這項任務將有助於我們加深對周圍小行星的組成和價值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