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年來最重要的全球氣候會議召開前夕,一份明確的聯合國報告發現,世界正在很好地履行其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承諾,而且可能比之前想像的還要走得更遠。
報告發現,包括美國在內的七個主要國家遠遠落後於三年前在巴黎做出的承諾,幾乎沒有時間採取更雄心勃勃的政策措施來控制排放。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年度指導委員會主席菲利普·德羅斯特(Philip Drost)表示:“我們有新的證據表明各國做得還不夠。”《排放差距》報告,週二在巴黎上映。
這項裁決可能會在下週於波蘭召開的聯合國氣候會議上產生重大影響,各國計畫在會上討論他們在實現具有里程碑意義的 2015 年巴黎氣候協議中設定的目標方面是否做得如何。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報告發現,截至 2017 年,全球排放量仍在增加,到 2020 年不太可能達到高峰。
然而,如果世界有機會實現《巴黎協定》最重要的目標:將地球變暖限制在「遠低於」2攝氏度(3.6華氏度),那麼在任何下降發生之前所需要的這樣一個峰值幾乎是強制性的結果)高於工業化前水準。
世界資源研究所分析師、該報告的主要作者之一凱利·萊文 (Kelly Levin) 表示:“所有科學都表明,到 2020 年達到高峰至關重要。” “如果你錯過了這一點,我們未來將依賴更大幅度的削減。”
此外,報告發現各國的巴黎承諾與遵守巴黎協議所需的排放水平之間的差距甚至比先前認為的還要大。
報告稱,正因為如此,現在的風險更大了。報告稱,與前幾年相比,「對當前雄心和行動水平的擔憂」現在有所加劇。
這就是原因。 2017年目前全球排放量為535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如果所有國家都兌現巴黎所做的所有承諾,到2030年排放量也將達到約530億噸。世界正在運作只是站著不動。
這使得得到 2100 年世界總氣溫將上升約 3 攝氏度(5.4 華氏度)。
因此就有了差距。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報告發現,到 2030 年,每年的排放量可能約為 400 億噸,以保持將氣溫上升控制在 2 度以內的良好可能性。
如果氣溫上升 1.5 攝氏度,到那一年,它們的排放量將不得不降至 240 億噸左右——這是一個異常急劇的下降。
在中等情境下(也符合《巴黎協定》的措辭,但對地球帶來更大風險——將升溫控制在攝氏 1.8 度以下),到 2030 年排放量必須降至約 340 億噸。
根據 19 世紀下半葉的記錄,地球溫度已經比工業化前溫度高出約 1 攝氏度 - 1.8 華氏度。
由於這個數字是全球平均水平,一些地區——尤其是北極——已經比這個數字暖和得多。
報告發現,主要排放國目前的行動——所有這些國家都在 2015 年同意成為巴黎氣候協議的一部分,儘管美國現在正在反悔——還不足以阻止氣溫再升高半度或更多。
德羅斯特說:“我們需要三倍的雄心壯志來縮小 2 度的差距,五倍的雄心壯志來縮小 1.5 度的差距。”
這份新文件呼籲在很短的時間內採取更多行動,這與聯合國政府間專家小組成員科學家上個月做出的可怕裁決一致。。
他們的報告總結了全球排放量必須大幅削減,並且必須在 12 年內實現到 2030 年,保留將氣溫上升限制在攝氏 1.5 度的機會。
但環境署的新文件提出了更直接的政策分析,甚至可能還進行了一些指責。
該文件逐一審查了二十國集團成員國,列出了哪些國家未能履行三年前在巴黎做出的承諾(這些承諾本身不足以控制地球暖化)。
20 國集團國家的排放量合計佔全球排放量的 78%。
環境署報告發現,其中七個國家——阿根廷、澳洲、加拿大、韓國、沙烏地阿拉伯、南非和美國——未能兌現 2030 年巴黎承諾。整個歐盟也是如此。
其他幾個二十國集團國家——俄羅斯、印度和土耳其——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巴黎協定的承諾,但報告質疑這是否部分是因為它們將自己的目標定得太低了。
對於另外兩個 20 國集團國家——墨西哥和印尼——來說,目前還不清楚它們在目標方面的進展。即使對於那些少數達到目標的國家——巴西、中國、日本——也有很多值得擔心的事情。
例如,巴西剛剛選出了一位民粹主義領導人賈爾·博索納羅(Jair Bolsonaro),他有些害怕將頒布的政策可能導致大片亞馬遜雨林進一步砍伐,導致巴西溫室氣體排放量大幅增加。
有鑑於這一切,全球排放量在經歷了三年(2014年至2016年)似乎趨於平穩之後,去年再次上升也就不足為奇了。
排放量上升的短暫中斷現在看來只是暫時現象。總體而言,世界繼續朝著錯誤的方向發展,正如 20 國集團的分析所示,指責可能會分散開來。
奧斯陸國際氣候與環境研究中心研究主任、報告作者格倫彼得斯表示:“富裕國家需要更快地減排;較貧窮國家需要放慢增長速度。” “沒有人做得足夠。”
問題不僅在於各國正在做什麼或沒有做什麼,還在於我們對什麼是必要的、甚至什麼是可能做的不斷理解。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新報告發現,2030 年世界承諾與可容忍的排放水平之間存在更大差距,特別是如果我們想將地球升溫控制在最嚴格的 1.5 攝氏度限度內。
就在去年報告發現,2030年氣溫上升2攝氏度,排放缺口為110億至135億噸二氧化碳當量,而氣溫上升1.5攝氏度,排放缺口為160億至19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
但今年,該報告修改了這些數字。目前,到2030年,2度的差距為130億至150億噸,1.5度的差異為290億至320億噸。
尤其是後一個數字似乎是一個令人震驚的變化,但了解它是如何發生的很重要。
科學家對包含大量「負排放」(依賴大規模技術從空氣中去除碳)的未來溫度和排放情境越來越持批評態度。
當被編程到電腦模型中時,此類技術給人的印像是,世界可以暫時超過給定的溫度目標,例如 1.5 攝氏度,但隨後會透過碳去除再次使地球降溫。
但批評越來越多,因為所需的技術尚未大規模存在,並且需要大量的土地和能源投入,或引起其他幹擾,使它們不受歡迎且難以擴大規模。
「許多最新的科學文獻試圖對大規模碳去除的依賴更加謹慎,」萊文說。
這就是為什麼排放差距現在顯得更大的原因之一:本世紀後期的負排放越少,目前和不久的將來就必須進行更大幅度的減排。
差距擴大的另一個原因則更為人為。它取決於分析的組織方式。
新報告現在分為三個類別(將升溫限制在2 度、1.8 度和1.5 度)分析可能的氣候和排放路徑,而不是像前幾年那樣分為兩個類別(分別為2 度和1.5 度) 。
彼得斯表示,結果是,現在只有最嚴格的情景才包含在 1.5 度分組中,而仍然符合《巴黎協定》技術語言的情景(超過 1.5 度,但不超過 2 度)則允許稍微多一點排放。所以歸根結底,這實際上是關於我們願意為地球承擔多少風險。
「1.5 度範圍和 2 度範圍之間有大量空氣,」彼得斯說。
不管怎樣,這份新報告似乎肯定會在波蘭舉行的為期兩週的聯合國氣候高峰會上引起更多的反思。萊文說:“他們確實增加了這一信息的緊迫性。” “我們可以將其添加到一堆明確呼籲採取行動的報告中,而且隨著我們每拖延一分鐘,呼籲的聲音就會越來越大。”
2018 ©華盛頓郵報
本文原刊於華盛頓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