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的衰落可能引發全球一系列的臨界點
巴西朗多尼亞州亞馬遜雨林大火燒毀的土地和煙霧。 (萊昂納多·卡拉托/彭博創意/蓋蒂圖片社)
亞馬遜地區的森林砍伐已接近無可挽回的地步,如果這個生態系統崩潰,它可能會從巨大的碳匯到噴湧的碳水龍頭。 一些氣候科學家已經懷疑雨林噴出的碳多於吸收的碳。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如果亞馬遜跨越了自我復原力的關鍵門檻,這場災難可能會引發骨牌效應,從而顛覆世界其他地方的臨界點,突然加速環境危機,並對地球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害。
臨界點全球氣候系統中的冰蓋崩塌、冰川融化、森林枯死、海平面上升和季風變化等近年來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這些開關中的每一個都可能嚴重增加我們星球的熱量,從而產生“溫室地球' 帶來不可逆轉的災難性影響。
它們都透過全球溫室效應連結在一起,但在氣候危機中,它們最終會以什麼順序下降是不確定的。
最近的研究重點是亞馬遜雨林臨界點及其與其他區域氣候系統的一些關聯。
一個國際氣候研究小組利用 1979 年至 2019 年的歷史數據,發現了亞馬遜地區樹木的減少與西藏和南極西部冰蓋氣溫升高之間的關聯。
將這些數據插入全球氣候系統模型表明這種聯繫與現代氣候變遷密切同步。
亞馬遜地區降雨量較多的時期與西藏和南極洲西部降雨量較少有關。
自2008年以來,青藏高原的積雪融化速度與北極相似。
高原有時被稱為地球第三極,它在全球水儲存和氣候中發揮重要作用。
如果目前的研究是正確的,那麼西藏積雪消失的部分原因可能是半個地球以外的森林砍伐造成的。 作者表示,該地區目前正接近一個容易被忽視的臨界點。
「我們的框架強調了傾翻元素是可以相互關聯的,以及級聯傾翻動力學的潛在可預測性,」作者寫。
南極洲、西藏和亞馬遜河之間的連接綿延近 10,000 公里(6,200 英里),似乎是基於強大的洋流和西風。
在一個審查論文的自然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的氣候科學家瓦萊麗·利維納(Valerie Livina)也認為這些模型顯示出「遠距離的強相關性」。
「這是複雜網路理論首次在臨界點背景下應用,兩個研究領域的協同作用為了解全球氣候動態提供了重要的見解,」利維納寫。
“這項工作在全球範圍內開闢了臨界點分析的新領域。”
儘管如此,仍然有許多複雜性需要納入未來的模型中。
亞馬遜地區的森林砍伐影響的不僅是西藏和南極洲。 先前的研究表明,亞馬遜地區的氣候與其樹木密切相關,可以對加勒比海地區珊瑚礁的影響和減少北美內華達山脈和喀斯喀特山脈的降雪,可能引發西海岸的極端乾旱。
地球的氣候系統是緊密相連的。 畢竟世界很小。
該研究發表於自然氣候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