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週二表示,亞馬遜雨林正接近一個閾值,一旦跨越這個閾值,世界上最大、最豐富的生態系統之一將在半個世紀內轉變為乾旱的大草原。
另一個主要的生態系統,加勒比珊瑚礁,如果它經歷了自己的不歸路,可能會在短短 15 年內死亡,科學家報告在日記中自然通訊。
他們警告說,每一次所謂的「政權更迭」都會對人類和與我們共享棲息地的其他物種產生可怕的後果。
在這兩種情況下,全球暖化和環境破壞都會導致不可逆轉的變化的預期臨界點 -以亞馬遜地區的森林砍伐為例,和污染和珊瑚酸化。
聯合國氣候科學顧問小組 IPCC 表示,大氣變暖比工業化前高 1.5 攝氏度世界上90%的淺水珊瑚將會滅亡。如果氣溫上升 2 攝氏度,它們幾乎完全滅亡。
地球表面已經變暖超過攝氏1度。
亞馬遜河流域的溫度臨界點尚不清楚,但科學家估計,35% 的表面被清理將引發其最終滅亡。
自1970 年以來,亞馬遜盆地雨林(橫跨七個國家,面積超過500 萬平方公里(200 萬平方英里))的約20% 已被消滅,主要用於生產木材、大豆、棕櫚油、生物燃料和牛肉。
「人類需要比預期更早為變化做好準備,」班戈大學自然科學學院教授、主要作者西蒙·威爾科克說。
最近的亞馬遜叢林大火失控和澳洲- 兩者都變得更有可能和更強烈氣候變遷-表明許多生態系統“在懸崖邊緣搖搖欲墜”,他補充道。
從“匯”到“源”
未參與研究的科學家認可其方法,並對其結論敲響了警鐘。
「這項研究對亞馬遜的影響是可怕的,」倫敦邱園皇家植物園科學主任亞歷山大·安東內利說。
「除非現在採取緊急行動,否則我們可能正處於失去世界上最大、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雨林的邊緣,它已經進化了至少 5800 萬年,維持著數千萬人的生命。”
威爾科克及其同事報告稱,亞馬遜生態系統最快可能在明年陷入困境。
另一項研究上週發表的報告顯示,世界熱帶森林正在迅速失去吸收燃燒化石燃料排放的導致全球暖化的二氧化碳的能力,亞馬遜正在從二氧化碳「匯」轉變為「來源」。
全球森林,尤其是熱帶地區,吸收了人類排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的 25% 至 30%。海洋佔另外 20% 至 25%。
亞馬遜茂密的熱帶樹冠——世界上最大的樹冠——也儲存了大量的碳,大約相當於每年排放到大氣中的碳量的10倍。
倫敦大學學院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教授喬治娜·梅斯評論道:“新發現進一步提醒人們,這個生態系統……在不超過幾十年的時間內就面臨風險。”
人們早就知道,生態系統在壓力下會發生變化,有時甚至會很快。
研究人員分析了 40 多個陸地和水中自然環境的此類轉變,這些環境的規模從小池塘到黑海不等。
其中之一——非洲的薩赫勒地區——從森林景觀變成了沙漠,儘管時間跨度較長。
「大系統崩潰的速度比你想像的要快得多,」該研究的合著者、英國南安普敦大學教授約翰·迪林說。
他解釋說,大型生態系統的模組化結構最初提供了抵禦全球暖化或森林破壞等變化的能力。
但一旦超過某個閾值,同樣的模組化就會導致系統崩潰的速度加快。
©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