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15年來,世界海洋中的塑膠污染已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一項新研究已發現,呼籲制定一項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條約來阻止有害廢物的產生。
海洋塑膠污染是全球長期存在的問題——動物可能會被纏住在漁網等較大的塑膠片中,或攝入微塑料最終進入食物鏈被人類消費。
週三發布的研究發現,當今世界海洋表面估計有 170 兆件塑料,主要是微塑料,其中大部分是自 2005 年以來被丟棄的。
「過去15年來,世界海洋中的塑膠污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研究稱,發表在開放取用期刊上公共科學圖書館一號。
這些數量高於先前的估計,研究發現,如果不加以控制,未來幾十年塑膠進入海洋的速度可能會加速數倍。
研究人員從世界各地 11,000 多個站點採集了塑膠樣本,重點關注 1979 年至 2019 年間的 40 年。
他們直到 1990 年才發現趨勢,然後在 1990 年至 2005 年間出現趨勢波動。
特約作者麗莎‧艾爾德爾(Lisa Erdle) 告訴法新社:「自2005 年以來,我們看到塑膠塑膠的成長確實非常迅速,因為產量迅速增加,而且控制塑膠排放到海洋的政策數量有限。 」
海洋中塑膠污染的來源很多。
漁網和浮標等漁具通常會被意外傾倒或掉落到海洋中央,而衣服、汽車輪胎和一次性塑膠等物品往往會在靠近海岸的地方造成污染。
它們最終會分解成微塑料,埃爾德爾說,它們看起來就像「海洋表面的五彩紙屑」。
有毒產品氾濫
根據《經濟學人影響力》和日本財團聯合發布的報告,按照目前的趨勢,到 2050 年,G20 國家的塑膠使用量將比 2019 年增加近一倍,達到每年 4.51 億噸。
1950 年,全球僅生產了 200 萬噸塑膠。
即使在擁有先進廢棄物管理系統的國家,回收也對解決污染問題收效甚微。只有一小部分塑膠得到適當回收而且很多時候最後都會被丟進垃圾掩埋場。
如果垃圾掩埋場管理不當,塑膠廢棄物可能會滲入環境,最終流入海洋。
埃爾德爾說:“我們確實看到了回收的缺乏,有毒產品和包裝的氾濫。”
1990 年至 2005 年間,塑膠垃圾的產生率在某些時候有所下降,部分原因是採取了一些有效的政策來控制污染。
其中包括 1988 年《防污公約》,這是一項由 154 個國家簽署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旨在禁止海軍、漁船和運輸船隊排放塑膠。
但隨著當今塑膠的生產量大幅增加,該研究的作者表示,需要一項新的、廣泛的條約,不僅可以減少塑膠的生產和使用,還可以更好地管理其處置。
「塑膠的環境回收價值有限,因此解決方案策略必須先解決那些限制塑膠污染排放的系統,」研究稱。
去年,175 個國家同意根據一項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聯合國協議終結塑膠污染,該協議最快可能在明年敲定。
正在談判的關鍵行動包括全球禁止一次性塑膠、「污染者自付」計畫以及對新塑膠生產徵稅。
目前在海洋中檢測到的塑膠污染總重量估計為 230 萬噸,公共科學圖書館研究說。
它檢查了北大西洋、南大西洋、北太平洋、南太平洋、印度洋和地中海的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