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本周保護組織的數據,印度尼西亞的水溫已升至90年代,這是有史以來記錄的最具破壞性和迅速的珊瑚漂白事件之一。
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WCS)說海溫急劇上升,可能與全球變暖有關,是造成破壞的原因。
5月,WCS派海洋生物學家調查珊瑚漂白在蘇門答臘島北端的印度尼西亞省的亞齊(Aceh)報導。該團隊進行的最初調查顯示,該地區超過60%的珊瑚被漂白了。
隨後對8月初完成的印尼珊瑚的監測顯示,有史以來最快,最嚴重的珊瑚死亡率事件之一。科學家發現,自初次評估以來,有80%的物種死亡,預計會在未來幾個月內死亡。
“這不僅是世界上最多的悲劇生物多樣性珊瑚礁,但對於該地區的人們來說,其中許多人非常貧窮,並依靠這些礁石來供食物和生計。
當生活在珊瑚組織內的共生藻類被排出時,發生的珊瑚發生了變白,這表明由環境觸發器(例如海洋溫度波動中的波動)引起的壓力。根據許多因素,漂白的珊瑚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恢復或死亡。
該事件是安達曼海海面溫度升高的結果,包括緬甸,泰國,安達曼,尼科巴群島以及印度尼西亞西北部的海岸。根據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珊瑚熱點網站,該地區的溫度在5月下旬達到了超過93華氏度(34攝氏度)。這是該地區的長期平均值高7.2度(攝氏4度)。
“這是一個令人失望的發展,尤其是鑑於這些相同的珊瑚證明對對該生態系統的其他干擾有彈性,包括2004年印度洋海嘯WCS印度尼西亞海洋計劃主管斯圖爾特·坎貝爾(Stuart Campbell)說。
在2004年海嘯之後進行的調查表明,亞齊的許多珊瑚礁在很大程度上不受這種大規模干擾的影響。的確,由於管理的改善,在海嘯之前,在海嘯之前因土地使用和破壞性捕魚而嚴重破壞了礁石。儘管持續進入礁石,該地區的政府和社區管理的地區在維持魚類生物量方面取得了非常成功的成功。但是,2010年的漂白和死亡率迅速扭轉了這種恢復,將對礁漁業產生深遠的影響。
特別關注的是溫暖的海水的規模,NOAA網站表示,該水域影響了整個安達曼海及其他地區。現在,在斯里蘭卡,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的許多地區都記錄了類似的大規模漂白事件。
澳大利亞詹姆斯·庫克大學(James Cook University)的安德魯·貝爾德(Andrew Baird)說:“如果在安達曼海的其他地點顯而易見,這將是該地區有史以來最糟糕的漂白事件。” “這些上游礁石的破壞意味著恢復可能需要比以前更長的時間。”
麥克倫寧說,恢復礁石的努力將必須是本地和全球規模的努力。
他說:“將需要立即和密集的管理人員嘗試幫助這些礁石,它們的漁業以及整個生態系統的恢復和適應。” “但是,僅靠當地行動而導致氣候變化帶來的溫暖海洋溫度不能保護珊瑚礁。這是另一個不幸的提醒,即如果這些敏感的生態系統以及世界各地依賴它們的依賴於它們的易受傷害的生態系統以及遏制氣候變化的原因和影響的國際努力,則必須進行適應和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