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現象可以在更長的時間尺度上發揮作用,對我們的未來產生重大影響。
![](https://assets.iflscience.com/assets/articleNo/69646/aImg/69011/sediment-taking-m.png)
在布盧桑湖採集沉積物樣本看起來就像週末郊遊,但岩芯揭示了 1,400 年來的氣候模式。
圖片來源:菲律賓環境與自然資源部與環保倡議者聯盟 Bulusan Inc.
1630年至1900年間,西太平洋經歷了類似厄爾尼諾現象,顯示這一現象全球天氣的變化並不總是短暫的。 這項發現也提醒人們,以歐洲為中心的歷史氣候模式觀點可能會導致我們嚴重誤入歧途。
這些孩子,但其核心特徵是西太平洋比東太平洋溫暖的通常模式減弱或逆轉。 我們所知的厄爾尼諾現象通常會持續 9-12 個月,但類似的趨勢也會發生嗎? 儘管更弱? 在更長的時間內。
一篇新論文報導,菲律賓布盧桑湖的沉積物岩心揭示了 1630 年至 1900 年期間持續存在的類似厄爾尼諾現象,這一時期的後半段通常被稱為「厄爾尼諾現象」。。
小冰河時期(LIA)因歐洲氣溫確實寒冷而得名,冰凍的泰晤士河上的霜集就是著名的例子。 格陵蘭島的冰芯顯示北大西洋另一邊的情況也同樣寒冷。
這個時期是氣候變遷否認者中的證據A? 目前的暖化是一種自然現象。 然而,雖然今天的氣溫上升肯定是全球性的,但同樣的情況。 在這段時期的大部分時間裡,世界大部分地區都缺乏溫度記錄,樹木年輪和湖泊沉積物等指標也偏向少數地區。
哥本哈根大學的安娜·普羅哈斯卡 (Ana Prohaska) 博士領導的團隊試圖透過收集菲律賓布魯桑湖 1,400 年前的沉積物來解決這個問題。 被沖入湖中的樹葉在其蠟中保存了穩定的氫同位素,這可以指示其生長季節(尤其是秋季)的降雨量。
![](https://assets.iflscience.com/assets/articleNo/69646/iImg/69012/csm_20230703_PM_Bulusan-Lake_2_Sediment-core_AGAP-Bulusan_764dda4b9e.png)
泥濘的沉積物核心看起來不像冰芯那麼令人印象深刻,並且缺乏年度分辨率,但它仍然告訴我們很多十年尺度的信息
圖片來源:菲律賓環境與自然資源部以及 Aggrupation of Advocates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lusan, Inc
從1600 年到1650 年,秋雨量急劇減少,並一直保持在較低水平,直到1900 年。向梯度」。
這種轉變並不意味著太平洋在兩個半世紀的時間裡一直受到聖嬰現象的影響。 相反,相對於今天,基線條件朝那個方向發生了變化,每年和十年間都有波動,就像炎熱的夏天也會有幾天寒冷一樣。
普羅哈斯卡在一份報告中說:“我們的研究為熱帶太平洋海面溫度的緯向梯度與水文模式之間的複雜關係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證據。”陳述。
![](https://assets.iflscience.com/assets/articleNo/69646/iImg/69013/csm_20230703_PM_Bulusan-Lake_0b_Volcano_Natural_Park_Wiki_6cb00ba02d.png)
布魯桑湖位於呂宋火山國家公園
圖片來源:Jamesbourne1986,(抄送-SA 4.0),來自維基共享資源
這種區域梯度變化的影響有多大還有待觀察。 然而,我們知道,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上發生的事情通常會波及整個地球,而厄爾尼諾現象可能會對數千英里之外造成毀滅性的後果。
作者不知道這種持續的聖嬰現象再次發生的可能性有多大。 曾幾何時,人們認為人為的全球暖化會使厄爾尼諾現象更加頻繁和強烈,但近幾十年來,這種更頻繁的現象至少看起來令人懷疑。
然而,至少,這樣的工作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西太平洋可能如何應對不斷變化的氣候條件。 它還將推動將上個千年的氣候焦點從北大西洋沿岸地區轉移到整個世界的緩慢進程。
該研究已在期刊上公開發表通訊 地球與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