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是被獵殺而滅絕,還是只有極少數倖存下來? 新的預印本發揮了作用。
![](https://assets.iflscience.com/assets/articleNo/71286/aImg/71605/moa-extinction-m.png)
有了像恐鳥腳這樣的標本,很容易理解為什麼有些人可能認為它們直到最近還活著。
這是一種鳥類巨人,作為歷史上最高的鳥類在地球上徘徊。 儘管體型龐大,但據信在歐洲人首次到達故鄉紐西蘭之前,它就已經滅絕了,但在歐洲人到達後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們仍持續看到這種鳥的蹤跡。
神秘動物學是一個奇妙的偽科學領域,它讓我們能夠爭論奇異野獸的存在,這些野獸簡直好得令人難以置信。 有時它們是編造的(例如),有時它們是過去的遺物。 例如,許多人認為巨齒鯊可能仍然潛伏在無法到達的海洋深處(),同時,其他人聲稱看到了遲至1993年。
一份新的預印本——尚未獲得期刊認證,但有同行評審——著手探索替代理論的可能性。 很大程度上,人們認為導致它們在公元 1450 年左右滅絕,但另一種「交錯生存假說」表明它們的滅絕可能需要更長時間,這意味著在 1642 年歐洲人抵達紐西蘭後,一些巨型恐鳥仍在新西蘭各地肆虐。
恐鳥持續存在的機率是利用包含 1675 年至 1993 年 97 份據稱目擊記錄的資料庫繪製出來的,其靈感來自於類似的事件一項針對袋狼的研究。 然後根據關鍵因素對目擊事件進行定性評分,包括但不限於:
- 它們是騙局或誤認案例的可能性有多大(已確認的騙局被排除在外)
- 目擊者是熟人,而不是模糊的朋友或親戚
- 它們是否是由動物學家或鳥類學家製作的
然後,該方法採用了基於袋狼研究的最悲觀的生存模型,並添加了一些與目擊事件是否由同一個人等相關的額外參數。 結果? 對於任何聲稱看到活人的歐洲人來說,這看起來都不太好。
作者寫道:「保守地假設,恐鳥持續存在的機率較低,但非零,與公元1450 年之後每一次所謂的恐鳥目擊事件有關,恐鳥很有可能在公元1770 年歐洲人開始抵達紐西蘭之前就滅絕了。 “這一發現支持過度殺傷假說。”
「西元 1450 年後的恐鳥目擊事件可能數量不多,可靠性也不足以支持恐鳥在近代的生存。 只有假設最樂觀的模型(對所有目擊事件的機率都為 0.01),紐西蘭恐鳥的滅絕才可能晚至西元 1850 年左右。 事實上,在公元 1800 年之前,很少有與恐鳥滅絕相關的毛利諺語(Wehi 等人,2018 年),這可能表明某些恐鳥物種在當時仍然存在。
如果您在新西蘭尋找的是可笑的地面鳥類,那麼您就只能選擇球形奇異鳥了。
該論文發表於比利時動物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