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即將過去,一篇科學論文中的一個不祥但朗朗上口的短語以意想不到的力量席捲了文化景觀。
表達「絕望的死亡」? 誕生於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家安妮凱斯和安格斯迪頓之後? 凱斯的同事、丈夫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深入研究美國的死亡統計數據發現,在 1900 年代,人們的壽命普遍從大約 50 歲延長到近 80 歲。 自1990年代以來,死亡率急遽上升Case 和 Deaton 於 2015 年 12 月在《中年非西班牙裔白人》中報道,尤其是那些沒有大學學位的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原因很大程度是:45歲至54歲的白人工人階級酗酒致死,意外服用過量鴉片類藥物和其他藥物,並經常透過槍殺或上吊自殺。 凱斯和迪頓總結道,工作崗位的消失、家庭的解體和其他社會壓力引發了致命絕望的浪潮。 凱斯和迪頓現在表示,這種令人不安的趨勢反映了 1970 年代和 1980 年代市中心黑人中發生的情況。 隨著低技能工作的消失和家庭的破裂,強效可卡因和愛滋病流行的黑人受害者代表了絕望死亡的早期浪潮。 即使在今天,由於多種原因,美國黑人的死亡率仍然超過白人,過去幾年黑人服藥過量死亡人數呈上升趨勢。
? 迪頓說。
但絕望沒有明確的科學或醫學定義。 可能與絕望感相關的精神疾病,例如重度憂鬱症和焦慮症,已經被研究了幾十年。 絕望? 源自拉丁語術語,意思是“失望” ? 可能只是描述這些條件的另一種方式。
或者它可能是它自己特殊形式的痛苦。 有些研究者將絕望視為一種獨特的心理狀態? 這種現象可能可以追溯到童年早期,並可能帶來自殺、非法吸毒甚至身體疼痛的風險。
紐約州立大學錫拉丘茲上州醫科大學的精神病學家羅納德·皮斯表示,出於這個原因,心理健康臨床醫生需要努力區分絕望和抑鬱,即使絕望在精神病診斷手冊中並不是一種疾病。 「過度依賴有時被稱為『精神病學聖經』的東西? 在評估自殺和非法藥物使用風險時可能會產生誤導或不充分,? 他爭辯道。
皮斯說,更重要的是,認識和衡量絕望或類似的東西,作為一種與憂鬱症不同的心理狀態,可能有助於了解冠狀病毒大流行期間各種背景的人報告的精神痛苦的增加。 制定絕望量表還可以深入了解那些最有可能死於絕望相關死亡的人。 國家死亡率數據的長期趨勢表明,即使在病毒災難結束很久之後,此類死亡人數仍將繼續攀升。
心灰意冷
凱斯和迪頓強調 21 世紀絕望死亡人數不斷上升? 在他們的 2020 年書中有進一步詳細介紹絕望的死亡與資本主義的未來? 觸動神經,尤其是在研究人員研究兒童群體當他們長大成人時。 這些發展科學家處於揭示致命絕望根源的首要位置,並確定一些人如何在困難時期培養希望,而另一些人則經歷精神痛苦的有毒釀造。
但首先,必須以可衡量的方式定義絕望。 在六月的一項研究中JAMA 網路開放,研究人員描述了一種可以使用的工具的初步評估估計一個人的絕望程度。 為了開發這個工具,佛蒙特大學伯靈頓拉納醫學院的心理學家威廉·科普蘭和同事們重點研究了生活在北卡羅來納州西部大部分農村地區的年輕人,該地區是阿巴拉契亞區,因阿片類藥物過量和其他絕望死亡而遭受重創。 這項名為「大煙山研究」的研究於 1992 年啟動,對 1,266 名個人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 12 次評估,年齡範圍從 9 歲到 13 歲,一直到 30 歲。
美國中年成年人絕望死亡率


對1992 年至2017 年45 歲至54 歲成年人的全國數據進行的分析顯示,沒有大學學位的人,無論是黑人(橙線)還是白人(紅線),酗酒、吸毒和自殺死亡的風險不斷增加。 由於尚不清楚的原因,在此統計比較中,黑人大學畢業生(深藍線)的絕望死亡率最低。
資料來源:A. Case 和 A. Deaton/絕望的死亡與資本主義的未來2020年
受到凱斯和迪頓研究結果的啟發,科普蘭的團隊研究了最近的科學研究中如何定義絕望,然後從新的角度重新審視北卡羅來納州的數據,確定了七個絕望指標。
兩個指標? 感到絕望和自卑嗎? 是持續性憂鬱症的症狀之一,這是一種由成年人持續至少兩年的憂鬱情緒組成的精神疾病。 另一個指標? 感覺不被愛? 是重度憂鬱症的症狀,這是一種精神障礙,其特徵是持續至少兩週的陣陣極度悲傷和社交孤立。 第四個指標? 常擔心? 導致心理健康臨床醫師所說的廣泛性焦慮症。 剩下的三個指標呢? 孤獨、無助、自憐? 不是任何精神疾病的症狀。
將這七個指標結合成絕望量表,研究人員可以比較年輕人的絕望程度。 Copeland 小組報告稱,研究中 1% 到 5% 的兒童和青少年在接受採訪前的三個月內至少經歷過一種症狀。 在 25 歲至 30 歲的人群中,約 20% 的人在過去三個月內表示過一項絕望的事情,7.6% 的人表示至少有兩項絕望的事情。 很少有參與者遭受七項絕望指標中超過五項的痛苦。 引用與憂鬱症相關的單一絕望項目的個人很少符合精神病診斷手冊中的憂鬱症資格。
年輕人? 沒有獲得大學學位的人和非裔美國人的絕望分數普遍較高。
總體而言,25 至 30 歲的人越來越有可能考慮或嘗試自殺以及濫用包括鴉片類藥物在內的非法藥物,因為他們在絕望量表上得分較高。 這些趨勢在那些自童年以來絕望分數較高的參與者中尤其明顯。
凱斯和迪頓的全國研究結果顯示酗酒會導致絕望死亡,與此相反,參與者的絕望分數與酗酒無關。 科普蘭說,酗酒比自殺和阿片類藥物濫用更為普遍,這表明過量飲酒源於比其他兩種行為更廣泛的壓力情況和個人問題。 因此,絕望對酗酒的影響可能很難透過統計數據來發現。
儘管較低的教育程度與較高的絕望分數相關,但科普蘭的團隊未能發現受教育程度較低的參與者自殺或濫用藥物的傾向較高。 迪頓說,這項發現值得在全國範圍內具有代表性的年輕人樣本中進行更仔細的審查,而不僅僅是北卡羅來納州的農村人。 科普蘭補充說,進一步的研究還需要擴大目前的絕望規模,以包括其他潛在的絕望指標,例如悲傷、魯莽和免疫功能下降。
科普蘭懷疑,用新量表衡量的絕望代表了一種沮喪的心態,而不是精神障礙。 無論 25 至 30 歲的人是否符合憂鬱症標準,高絕望分數都預示著非法藥物濫用以及自殺想法和行為。 絕望通常不會伴隨著憂鬱,儘管憂鬱的參與者通常會報告經歷絕望的跡象,例如孤獨。
儀器的分數突顯出人們越來越擔心,絕望感會導致即將成年的人出現自我毀滅但不一定致命的行為。 “我們看到絕望對一些年輕人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科普蘭說。 “這讓他們的生活變得悲慘。”
很痛
凱斯、迪頓和南加州大學心理學家阿瑟·斯通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對於老年人來說,絕望不僅會導致受教育程度較低的美國人死亡,還可能讓這些人陷入身體疼痛的世界。
根據他們自己的說法,當今 40 多歲和 50 多歲的中年美國人一生已經經歷了更多的痛苦研究人員在 10 月 6 日發表的報告中稱,比今天美國老年人的壽命更長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過去幾十年來,這種趨勢在沒有大學學位的美國成年人中變得越來越明顯。 這些發現來自四個具有全國代表性的樣本,適用於不同種族和民族群體。
研究人員發現,在 1997 年至 2018 年每年研究的成年人樣本中,參與者越來越多地報告頻繁且劇烈的腰痛。 研究人員表示,根據統計,這段時間內體重增加僅佔報告的腰痛增加的四分之一左右,因此無法完全解釋這種疼痛。
在其他富裕國家,沒有大學學位的成年人報告的身體疼痛的盛行率在1950 年出生的人與1990 年出生的人之間增加了4%。一數字增加了21%。 研究人員表示,美國因絕望而死亡的人數也比其他西方國家增加更多。
凱斯、迪頓和斯通推測,與因絕望而死亡一樣,有關受教育程度較低的成年人的痛苦加劇的報道反映了工人階級生活如滾雪球般受到侵蝕,以及1950 年後出生的人的絕望程度不斷上升。 在他們的新書中,凱斯和迪頓根據失業趨勢、醫療保險損失、非婚生育和其他因素為此論點提供了證據。
? 案例說。 “被排斥和社會孤立的感覺會引發身體疼痛。”
病毒困擾
派斯說,作為冠狀病毒大流行的不幸後果,絕望也值得密切關注。 毫無疑問,COVID-19 伴隨著情感上的痛苦。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 8 月 14 日發布的一項調查發現,美國成年人大量報告焦慮症和憂鬱症的更多症狀2020 年 6 月的比例高於 2019 年 4 月至 6 月。 5,140 名調查參與者中約有 10% 表示,COVID-19 導致他們開始或增加吸毒。
3月31日至4月13日進行的另一項全國調查發現27.8% 的美國成年人報告有憂鬱症狀,而 2017 年和 2018 年接受調查的美國成年人的比例為 8.5%。JAMA 網路開放。
美國成年人憂鬱症狀的發生率


淺色條顯示,隨著今年冠狀病毒大流行的爆發,美國成年人中輕度至重度憂鬱症狀的增加,相對於大流行前的憂鬱症狀發生率(深色條)。
來源:CK Ettman等人/JAMA 網路開放2020年
但派斯說,疫情期間精神症狀的增加並不一定意味著更多的人有精神疾病。 自我報告的焦慮和憂鬱症狀可能持續時間不夠長,或對日常功能的影響不足以被歸類為精神障礙。 派斯說,科普蘭關於絕望的研究結果表明,假設這種流行病導致了憂鬱症和其他精神障礙的廣泛爆發,可能過於簡單化了。
相反,調查中發現的許多對大流行的情緒反應可能反映出士氣低落和悲傷是可以理解的派斯於 8 月 24 日在《新冠病毒》中寫道:「由於病毒而痛苦地喪失了工作、社交聯繫和親人精神醫學時代。 他說,士氣低落意味著生活失去意義和目的,伴隨著沮喪、憤怒和一種正在打一場必敗仗的感覺。 派斯說,這個定義與科普蘭的絕望量表部分重疊。 士氣低落和絕望在多大程度上交叉是不確定的。
絕望、憂鬱和大流行如何重疊仍不清楚。 但凱斯和迪頓認為,顯而易見的是,絕望的死亡不能歸咎於精神障礙,反而會為社會帶來真正的代價。 這不會因為疫苗而結束。 「絕望死亡是一種長期現象,在 COVID-19 危機結束後,這種現象將伴隨著我們,」 案例說。

值得信賴的新聞報導是有代價的。
科學家和記者有著共同的核心信念:透過質疑、觀察和驗證來了解真相。 科學新聞報導跨科學學科的重要研究與發現。 我們需要您的財政支持才能實現這一目標? 每一項貢獻都會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