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數以上公司產生的數位資料被收集、處理和儲存以供一次性使用。 通常,它永遠不會重複使用。 這可能是 Google Photos 或 iCloud 上保存的多張幾乎相同的影像、企業永遠不會再使用的過時電子表格,或是來自無用的物聯網感測器的資料。
這 ”暗數據「透過其所需的能量錨定到現實世界。即使是儲存但不再使用的資料也會佔用伺服器上的空間——通常是倉庫中的大量電腦。這些電腦和倉庫都使用大量電力。
這是大多數組織中隱藏的巨大能源成本。 維持有效的組織記憶是一項挑戰,但環境會付出什麼代價呢?
在實現淨零排放的過程中,許多組織正在努力減少碳足跡。
指導意見通常集中在透過第三方碳抵銷等機制(例如,植樹以彌補使用汽油產生的排放)來減少傳統的碳生產來源。
數位碳足跡
雖然大多數氣候變遷活動人士專注於限制汽車、航空和能源產業的排放,數位數據的處理已經與這些行業相比並且仍在成長。
2020 年,數位化據稱將產生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 4%。 數位數據的生產正在快速成長——今年全球預計將產生 97 ZB(即:97 兆千兆位元組)的數據。 到 2025 年,這一數字可能幾乎翻倍181澤字節。
因此,令人驚訝的是,政策很少關注減少組織的數位碳足跡。
當我們與人們談論我們的工作時,我們發現他們經常認為數位數據以及數位化過程是碳中和的。 但事實並非如此——無論好壞,我們都可以控制其碳足跡。
為了幫助減少這種足跡,我們引入了“數位脫碳「。我們並不是指使用電話、電腦、感測器和其他數位技術來減少組織的碳足跡。相反,我們指的是減少數位資料本身的碳足跡。
關鍵是要認識到數位化本身並不是一個環境問題,但它會對環境產生巨大的影響,這取決於我們在日常工作場所活動中如何使用數位流程。
為了說明暗資料情況的嚴重性,資料中心(佔所有人類產生的二氧化碳的 2.5%)有一個更大的碳足跡高於航空業(2.1%)。
為了將其放在上下文中,我們創建了一個工具來幫助計算數據的碳成本對於一個組織來說。
根據我們的計算,擁有 100 名員工的典型數據驅動型企業(例如保險、零售或銀行)每天可能會產生 2,983 GB 的暗數據。 如果他們將這些數據保留一年,那麼數據的碳足跡與從倫敦飛往紐約六次飛行的碳足跡相似。
目前,企業生產每天有 1,300,000,000 GB 的暗數據– 共有 3,023,255 趟從倫敦飛往紐約的航班。
暗數據的快速成長引發了人們對當前數位實踐效率的重大質疑。 在最近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商業策略雜誌我們確定了幫助組織重複使用數位資料的方法,並強調了組織在收集、處理和儲存新數位資料時應遵循的途徑。
我們希望這能夠減少暗數據的產生,並為數位脫碳運動做出貢獻,如果要實現淨零排放,我們都需要參與其中。
您甚至可以自己決定不再需要哪些照片和影片。 Apple iCloud 或 Google Photos 上儲存的每個檔案都會增加您的數位碳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