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個增加全球疫苗可預防疾病的爆發。這一點可以從最近的麻疹爆發在世界上一些被認為曾經存在過的地方根除的。
這促使了將「疫苗猶豫」(儘管有疫苗但不願或拒絕接種疫苗)列為 10 項問題之一全球健康威脅2019年。
雖然有很多原因複雜為什麼人們選擇不接種疫苗,獲取資訊方式的變化可能為人們對疫苗猶豫不決的現象提供了一種解釋。
我們參與的項目斯泰倫博斯大學南非科學傳播研究主席探索疫苗通訊。
在一個人們越來越網路上遇到科學資訊尤其是在社群媒體上,了解為什麼人們容易受到反疫苗訊息的影響以及為什麼這類資訊如此容易傳播非常重要。
如果科學家想要應對疫苗猶豫增加的令人擔憂的趨勢,有效的溝通策略將至關重要。
新媒體改變了人們處理科學的方式
在最近完成的研究,作者弗朗索瓦揭示了反疫苗運動如何利用社交媒體來放大懷疑和加劇猶豫。
研究發現,「反疫苗者」從社群媒體上的開放取用期刊文章中選擇並分享科學訊息,以加劇更廣泛人群的不確定性。
任何人,包括有特定議程的活動人士,都可以在線上製作和分享資訊。這種情況在社群媒體上更加突出,人們在全球範圍內即時聯繫。
大多數網路媒體並沒有受益於塑造傳統大眾媒體內容的記者和編輯的品質控制。因此,內容都是由專家和江湖醫生產生的,觀點和事實變得模糊。這使得人們很難判斷資訊是否可信。
更複雜的是,人們能夠創造由志趣相投的人組成的虛擬社區,這些人會尋找他們覺得舒服的資訊來源。因此,人們在網路上獲得了更多他們已經同意的信息,並且很少(如果有的話)有替代觀點“迴聲室”。
這導致反對和支持疫苗的資訊在孤立的群體中被分享和複製,這進一步使有爭議的觀點兩極分化。
那麼如何反擊社群媒體上分享的有關疫苗的假訊息呢?科學家可能認為,分享有關疫苗安全性的經過同行評審的事實證據可以改變人們的看法。可悲的是,事實並非如此。
僅有事實是不夠的
單向、自上而下的溝通根本行不通。當討論植根於科學的有爭議的話題時尤其如此。
這是因為缺乏資訊並不是問題。問題在於人們處理資訊的方式。有時,人們只是「拒絕知道」科學家試圖告訴他們什麼。
這可能會導致疫苗反對者拒絕多年來證明疫苗不會增加死亡率的研究。自閉症的風險,即使是弱勢兒童。
事實甚至可能適得其反。研究節目用有關疫苗安全性的證據轟炸對疫苗猶豫不決的父母可能會使他們對疫苗產生更強的抵抗力。
這些研究證實,從某人的記憶中刪除不正確的資訊特別困難。如果一個人對有爭議的問題持有堅定的信念,那麼改變他的想法可能會更困難。
人們對科學中有爭議問題的看法是偏振由他們的“認知偏見”和“動機推理”導致個人信仰和價值觀。
如果他們傾向於喜歡新的科學訊息,他們就會更積極地看待它。但如果新的資訊消除了原有的觀點,他們就不會接受。
所謂的“負面效應”也開始發揮作用。人們更有可能分享有關傷害和悲劇的故事和圖像,而不是中性或正面的內容。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與支持疫苗的資訊相比,有關疫苗所謂危險的訊息(通常伴隨著患病兒童的情緒圖片)透過社群媒體得到了更強大的放大。
新研究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兩個新的研究項目正在斯泰倫博斯大學南非科學傳播研究主席進行。
第一個重點在於 Facebook 上專門針對南非受眾的兩個公開頁面。一是反對疫苗;二是反對疫苗。另一個人贊成。
目的是了解反對和支持疫苗接種的主張和圖像的性質和起源,並探索支持這些主張的證據。
希望能更好地理解這些對立群體透過社群媒體提出的主張,可以為這些群體之間的建設性對話提供一個起點。
第二項研究將研究有關疫苗和其他有爭議問題的科學資訊如何透過意識形態驅動的社會運動輸入線上社交網路以推進其事業。
更了解科學資訊如何從正式的科學傳播系統流向線上傳播網路將為如何保護科學資訊免遭策略性濫用提供重要見解。
瑪麗娜·朱伯特, 科學傳播研究員,斯泰倫博斯大學和弗朗索瓦·範·沙爾維克,研究員,評估、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CREST),斯泰倫博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