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頭腦中聽到聲音可能正在經歷大腦運動系統產生的「嘈雜」訊號的結果。儘管這似乎違反直覺,但這項新發現可能會改變致力於治療幻聽的科學家的遊戲規則,因為它表明目標可能位於聽覺系統本身之外。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有有這樣的幻覺,有些患者確實很難區分自己的想法和外在聲音,從而導致他們相信他們的一些心理敘述是由一個看不見的個體說出的。先前的研究表明,部分問題可能與一種被稱為「伴隨放電」(CD)的大腦訊號有關,這種訊號通常會抑制人們說話時的聲音,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卻常常「被破壞」。
然而,一項新研究的作者指出,失火的 CD 不太可能說明全部情況,因為抑制的缺失並不能解釋陽性幻覺症狀的出現。因此,他們假設這種現像是由另一種稱為傳出副本(EC)的訊號介導的。
解釋 EC 的功能,研究作者田興博士告訴 IFLScience,“當你想說話時,你的運動系統會產生一個非常精確的信號,表明它想說什麼。”通常,該訊號準確地針對聽覺系統內的神經元,反映一個人想要發出的確切聲音。
然而,田說,一些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有一個「吵鬧」的 EC,從而導致。 「『吵雜』意味著在這些患者中,這些訊號不是針對聽覺輸出的。它們並不精確,」他說。
為了驗證他們的假設,研究作者使用腦電圖 (EEG) 監測 40 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大腦活動,其中一半“」而另一半則不然。結果表明,在準備說話時,兩組的聽覺反應都沒有受到抑制,這證實了所有參與者的 CD 都「損壞」了。
然而,我們發現 EC 被正確地映射到那些缺乏幻聽的參與者所說的每個音節的適當神經表徵。相較之下,那些報告經歷過幻覺聲音的人表現出嘈雜的 EC,它激活了對除所說聲音之外的聲音的神經反應,從而證實了研究人員的假設。
「儘管它們被稱為幻聽,但原因並不全在於聽覺系統,」田說。 「也許原因在於從運動到聽覺的網路連結。如果我們是對的,那麼治療不應該總是針對聽覺系統,」他補充道。
此外,雖然對幻聽的研究通常集中在形態缺陷等神經結構機制上,但田說,他的團隊透過辨識運動感覺過程的原因,「將認知重新帶入精神疾病」。
“這意味著我們發生了範式轉變”,他說。
該研究發表在期刊上公共科學圖書館生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