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的嚴峻現實成為 2018 年的焦點。
今年我們了解到,2015 年關於全球暖化的《巴黎協定》不足以阻止氣候變遷的重大影響。 一個新的研究領域明確地將一些極端天氣事件歸因於人為造成的氣候變遷。 這一二拳清楚地表明,氣候變遷不僅僅是未來幾十年需要擔心的事情。 它已經在這裡了。
這個迫在眉睫的問題在三年前就已經很明顯了,當時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都同意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將全球暖化限制在不超過攝氏2度到 2100 年(SN:2016 年 1 月 9 日,第 1 頁 6)。 協議來得並不容易,但即便如此,一些科學家也發出了警告:這個目標不夠嚴格,不足以阻止重大變化。
於是,聯合國採取了史無前例的一步。 它委託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研究如果將全球暖化限制在 1.5 度而不是 2 度,世界將會如何發展。 這份 10 月發布的報告證實,半度確實可以讓世界變得不同(SN:2018 年 10 月 27 日,第 10 頁 7)。 暖化減少半度意味著海平面上升減少,由於棲息地消失而損失的物種減少威脅生命的高溫、乾旱和降水極端事件減少(SN:2018 年 6 月 9 日,第 14 頁 6)。
幾乎沒有時間扭轉路線了。 IPCC報告指出,自工業化前時代以來,地球平均氣溫已經上升了近1度,而這種上升正在導致物種滅絕、農作物減產和更頻繁的野火。 2017 年底,三項歸因研究首次確定某些極端事件,包括太平洋上被稱為「Blob」的持續海洋熱浪,如果沒有人類造成的氣候變化,就不會發生(SN:2018 年 1 月 20 日,第 14 頁 6)。
少即是多
將全球暖化限制在比工業化前水平高 1.5 攝氏度而不是 2 攝氏度可以減輕氣候影響。
影響 | 1.5度 | 2度 |
---|---|---|
2100年全球平均海平面將上升 | 48公分 |
56公分 |
到 2100 年海洋酸度將增加 | 9% |
24% |
任何給定年份夏季北冰洋無冰的機率 | 3% |
16% |
年最高日氣溫升高 | 1.7度 |
2.6度 |
全球人口比例每五年至少遭遇一次嚴重熱浪 | 14% |
37% |
全球人口遭受嚴重乾旱 | 132.5百萬 |
194.5百萬 |
到 2095 年,全球沿海地區人口將面臨洪水威脅 | 60每年百萬 |
72每年百萬 |
失去超過 50% 能夠忍受的氣候範圍的物種比例 | 6%無脊椎動物4%脊椎動物 |
18%無脊椎動物8%脊椎動物 |
資料來源:IPCC 2018
今年,研究人員報告稱2017 年大西洋颶風季得到加強來自熱帶大西洋溫暖水域,受氣候變遷的推動(SN 線上:2018 年 9 月 28 日)。 一群科學家確定,氣候變遷是 9 月爆發的罪魁禍首佛羅倫斯颶風帶來強降雨在美國大西洋中部地區(SN 線上:2018 年 9 月 13 日)。
11 月 23 日,來自 13 個聯邦機構的數百名美國氣候科學家發布了一份報告,為許多對美國的影響(SN 線上:2018 年 11 月 28 日)。 該報告預測,如果全球暖化繼續按照目前的趨勢發展,到2100年該國經濟將萎縮多達10%。
氣候模擬表明,地球溫度將在十年內達到 1.5 度的閾值。 即使各國同意將暖化限制在這個水平,但由於排放量減少的速度有多快,地球在暖化逆轉之前幾乎肯定會超過這個水平。 超過這一目標可能會導致一些不可逆轉的變化,例如冰川融化和物種滅絕。 要稍微超出這個目標,或者根本不超出這一目標,需要到2030 年將排放量相對於2010 年的水平減少約45%。能夠實現淨零排放。
為了在本世紀末將氣溫升高控制在 1.5 度的目標以下,世界將需要負排放技術來消除大氣中的大量二氧化碳。 普林斯頓大學的生態學家史蒂芬‧帕卡拉表示,這類限制甚至逆轉變暖的技術並不像聽起來那麼天方夜譚。 “儘管人類的進步存在著許多厄運和悲觀情緒,但技術方面卻沒有。” 帕卡拉擔任美國國家科學院、工程院和醫學院委員會主席10月發布報告該報告分析了當前和新興負排放技術的可行性,並鼓勵對其進行大規模投資。

一些已經在使用的簡單的負排放做法包括種植森林來吸收大氣中的碳,或種植用於生物燃料的植物,然後將二氧化碳儲存在地下2來自這些燃料的燃燒。 但目前的努力也有缺陷。 柏林墨卡托全球公域和氣候變遷研究所的經濟學家、IPCC 合著者薩賓·福斯 (Sabine Fuss) 表示,種植足夠的森林或生物燃料作物「將佔用大量土地」。 這可能會影響未來的糧食供應和生物多樣性。
帕卡拉說,正在開發的其他負排放技術可能會改變遊戲規則。 直接空氣捕獲,其中 CO2直接從大氣中去除並轉化為合成燃料,是一項經過驗證的技術。 但到目前為止,直接空氣捕獲的高成本仍然是商業規模開發的障礙。 帕卡拉指出,國家科學院的報告稱,各國應該補貼新創企業,以推動這一領域的競爭——畢竟,這對風能和太陽能來說是有效的。 其他擬議的負排放技術,例如轉化大氣CO2轉化為穩定的礦物形式(SN:2018 年 9 月 15 日,第 14 頁 9),顯示出一些希望,但需要對其基礎科學進行大規模的財政投資才能使其可行,報告指出。
Fuss 表示,減少對資源密集型產品的需求對於實現 1.5 攝氏度的目標也很重要。 城市需要擺脫化石燃料,個人可以透過以下方式盡自己的一份力量:減少旅行(SN:2018 年 6 月 9 日,第 14 頁 5),少吃肉(SN:2018 年 7 月 7 日,第 14 頁 10)並安裝更節能的電器。 IPCC 報告合著者、荷蘭格羅寧根大學環境心理學家琳達‧斯泰格 (Linda Steg) 表示,數據顯示,在適當的激勵下,人們願意改變生活方式。 她補充說,這些激勵措施不一定是經濟上的或基於自身的利益。 “人們也會受到保護他人利益或環境品質的激勵。”
康乃爾大學氣候科學家、IPCC 報告合著者娜塔莉·馬霍瓦爾德 (Natalie Mahowald) 表示,將升溫控制在 1.5 度「並非不可能」。 但「這確實需要雄心勃勃的努力,而且越早越好。 我們現在必須開始減少排放。
IPCC 報告合著者、荷蘭奈梅亨拉德堡德大學環境科學家 Heleen de Coninck 表示,各國採取行動的政治意願各不相同,但科學家們已盡其所能傳達氣候變遷問題的緊迫性和範圍。 德科寧克說,各國「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並且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現在就看他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