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大約在四萬年前就消失了。儘管他們的豐富的文化, 他們的堅固的解剖結構,以及許多我們有相似之處,尼安德特人從地球表面消失了。為什麼?
原因長期以來一直存在爭議,許多假設表明,與潛在的解剖學上更優越的現代人類(AMH)的競爭導致了尼安德特人的衰落。但新的研究表明情況可能並非如此。
“尼安德特人是因為我們而消失的嗎?”詢問研究人員,由來自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的生物科學工程師和哲學家 Krist Vaesen 領導。
“不,這項研究表明。該物種的滅亡可能僅僅是由於人口運氣不佳所致。”
在他們的研究中,維森和他的團隊進行了人口模擬尼安德特人不同起始規模(從 50 個人到 100、500、1,000 或 5,000)的社會,忽略了與現代人類直系祖先競爭互動的假設因素。
雖然很久以前的衝突的歷史影響被低估了,但研究人員在他們的模擬中納入了已知對少數人口產生重大影響的三個要素。
這些包括近親繁殖的影響,胡同效應(一種生物現象,即人口較少會降低群體中個體的平均適應度)和隨機性:出生、死亡和性別比例的隨機人口波動,最終使較小的群體在總體生存方面處於不利地位。
據研究人員稱,僅這些因素——完全不考慮與其他古人類爭奪資源的任何假設衝突——就足以導致尼安德特人在長達一萬年的模擬時間範圍內滅絕。
“我們的研究結果支持這樣的假設,即尼安德特人的消失可能只是人口因素的結果,也就是說,僅僅是小種群內部動態的結果,”作者在論文中解釋。
“我們的結果與這樣一種情況是一致的:一小部分尼安德特人持續了數千年,然後由於運氣不好而消失了。”
考慮到古代人類物種的數量曾經多麼小,他們的結果是有道理的:尼安德特人被認為只有數千人,在一個範圍內高峰時有 5,000 到 70,000 人。
此外,研究小組推測,解剖學上的現代人類可能在幫助尼安德特人自然、隨機衰退的過程中發揮了作用——不是透過爭奪資源,而是透過性分散注意力(正如我們所知道的那樣)。
換句話說,由於古代人類與尼安德塔人的雜交,尼安德特人維持其本已稀少、虛弱和基因脆弱的人口的機會可能會減少。
“僅僅 AMH 亞群在尼安德特人亞群之間的散佈就減少了尼安德特人亞群內部繁殖和遷徙活動的機會,”研究人員解釋說。
“因此,現代人類在歐亞大陸的存在將會加速這一進程,而這一進程在某個時候無論如何都可能發生。”
研究結果報告於公共科學圖書館一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