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世界競相緩解氣候危機時,太多國家魚與熊掌兼得。 如果不採取任何措施遏制全球化石燃料的開採,對《巴黎協定》和其他國家目標的承諾將毫無意義。
根據聯合國估計,在短短十年內,世界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的產量將比將氣溫控制在2°C 以下所需的量多出50%,而化石燃料的產量將比我們想要的更多出120%。
“事實上,儘管許多政府計劃減少排放,但在化石燃料生產方面,他們卻發出了相反的信號,並製定了擴張計劃和預測。”讀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最近的一份報告。
換句話說,應對氣候危機的國家同時也是加速危機的國家。 化石燃料排放量佔所有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近 90%,2019 年全球排放量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迄今的最高峰。
如今,廉價且可再生的替代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豐富,但超過80%世界能源仍然來自煤炭、石油和天然氣。
更重要的是,許多國家都希望生產更多。 國家預測表明,到 2030 年,各國計畫比實現氣候目標所需的煤炭產量增加 17%,石油產量增加 10%,天然氣產量增加 5%。
從現在到 2030 年,光是美國的石油和天然氣產量就將增加 30%,一些分析師預測,即使到 2040 年,全球化石燃料投資仍將維持數兆美元。
「然而,隨著再生能源和其他氣候相容能源技術的快速發展,並不能保證化石燃料及其溫室氣體(GHG)排放量一定會下降,更不用說以避免危險所需的速度下降了。氣候變遷,「 那份報告解釋。
“世界範圍內不斷增加化石燃料產量只會讓這變得更加困難。”
與先前的報告不同,先前的報告著眼於排放量不足的地方,這是環境署首次對「生產缺口」進行分析。 這是一個新的指標,用來比較一個國家計劃關於化石燃料的生產及其實際情況需要生產以實現其國家目標。
如果產量差距確實像作者所說的那樣“告訴我們未來挑戰的嚴重程度”,那麼看起來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根據最近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特別報告中的情景,我們目前的未來計畫似乎讓我們走上了一條危險的道路。
總的來說,報告中包括的所有十個主要國家——中國、美國、俄羅斯、印度、澳大利亞、印尼、加拿大、德國、挪威和英國——都超過了 1.5°C 和 2°C 路徑,並且他們自己的國家計劃。
到 2030 年,各國計畫將煤炭產量比升溫 2°C 情境下的產量增加 150%。
(環境署)
作者將這一差距歸咎於完全缺乏針對化石燃料生產的政策。 最終,一旦這些項目的基礎建設建成,就很難將利潤拋在腦後。
報導稱:“隨著各國繼續投資‘鎖定’石油和天然氣使用的化石燃料基礎設施,石油和天然氣也有望超出碳預算。”結論。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鎖定的影響會擴大生產差距,直到 2040 年各國的石油產量和天然氣產量分別比升溫 2°C 路徑下的產量增加 43% 和 47%。”
專家表示,除非碳捕獲技術出現意想不到的進步,否則如果我們要實現我們的目標,就需要將目前的化石燃料儲備留在地下。
例如,挪威只需減少石油生產支出,就可以降低實現其雄心勃勃的 2020 年排放目標的成本。 事實上,其他幾個國家已經承諾要這樣做。
聯合國氣候官員克里斯蒂娜·菲格雷斯表示:“確保子孫後代有一個宜居的星球意味著要認真考慮逐步淘汰煤炭、石油和天然氣。”告訴 守護者。
「哥斯達黎加、西班牙和紐西蘭等國家已經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制定了限制勘探和開採的政策?其他國家現在必須效仿他們的做法。沒有時間可以浪費了。”
2019年生產缺口報告可見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