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膠無所不在。 這些微小的塑膠碎片可以被發現整個海洋,滲透到裡面的動物, 這我們吃的食物, 乃至我們的孩子。
擴散範圍從世界最高峰到生命本身的開始。 即使是地處偏遠的極地地區也能提供沒有避難所? 新的研究有助於解釋這種無休無止的微塑膠碎片的來源。
在一個新研究由加拿大海洋智慧保護協會的海洋污染研究員 Peter Ross 領導,科學家分析了北冰洋微塑膠的分佈,對歐洲和北美北極地區(包括北極)的 71 個地點的近地表海水中的污染物進行了採樣。
除了近地表採樣之外? 在 3 至 8 公尺(10 至 26 英尺)深處收集微塑膠? 研究人員還在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北部的波弗特海深處進行了採樣,在水柱深處 1,015 公尺(3,330 英尺)處收集了微塑膠。
研究人員表示,雖然眾所周知,微塑膠已經滲透到世界最偏遠的地區,但其分佈和污染規模的機制仍不清楚。
在這裡,團隊使用了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法確認北極範圍內每立方公尺海水中微塑膠顆粒的平均數量約為 40 個,其中絕大多數是微塑膠纖維(92.3%),其中近四分之三(73.3%)是聚酯。
但這還不是全部。
研究人員表示:“顆粒豐度與經度相關,北極東部的顆粒數量幾乎是西部的三倍。”在他們的論文中寫下,就聚酯污染物而言,“紅外線特徵從東向西的轉變[表明]遠離源頭的纖維可能會風化。”
簡而言之,研究人員認為聚酯纖維是從大西洋輸送到北冰洋東部的,也可能是透過南部的大氣運輸,在降解過程中分解成更小的碎片,並移動到北冰洋西部。
研究小組認為,罪魁禍首是生活廢水中的紡織纖維洗滌時,聚酯和合成纖維會從衣服上脫落,然後進入水道,將污染物輸送到海洋。
根據研究人員的估計,在典型的家庭洗滌過程中,一件服裝可以釋放數百萬條纖維,廢水處理廠可以釋放每年超過 200 億根微纖維。
“這些估計是在家庭洗衣中各種紡織品脫落大量微纖維以及城市廢水中合成微纖維占主導地位的報告之後作出的。”作者解釋說。
“雖然進一步的清單無疑會增加北極議員的來源識別,但我們建議,歐洲、美洲和亞洲歷史上排放的廢水的綜合排放量值得進行更多的科學審查。”
這是溫和地說。 正如羅斯在 2018 年的影片中進行了解釋如果我們想要阻止這種潛在的威脅,我們就必須追蹤微塑膠污染的來源。
“我們在環境樣本中尋找微塑料越多,我們就越意識到?我們正處於塑料粉塵雲中,”羅斯 說。 “我們到處都可以找到微塑料?微塑料無處不在。”
研究結果報告於自然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