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爾諾貝利核災導致約 12 萬人從烏克蘭北部和白俄羅斯的家園撤離,已經過去近 40 年了。 雖然受輻射的周邊地區仍然很少有人居住,但有些動物種類卻克服了困難,在這個最不可能的地方生存下來。
暴露於輻射會損害生物體的 DNA 並導致不良突變。 先前已發現家燕的死亡率是原來的 2 至 10 倍更高的突變率切爾諾貝利比義大利或烏克蘭其他地方更重要。 同時,生活在禁區的田鼠被發現更有可能患上白內障,總結。
但這並不全是厄運和悲觀。 在歷史上最嚴重的核災難的陰影下,許多物種得以生存,甚至繁衍生息。
切爾諾貝利狗
1986 年 4 月 26 日,災難和隨後的疏散發生後,許多寵物狗被留在前電廠周圍的土地上自生自滅。 儘管現在失去了主人並面臨輻射的威脅,但仍然建立了一個強大的種群,並且仍然存在。
根據最新估計,目前有多達 800 隻半野狗生活在切爾諾貝利周圍,其中包括一些污染最嚴重的地區。 雖然這些狗基本上能自己照顧自己,但眾所周知,工作人員和研究人員會餵養這些動物,獸醫偶爾也會來提供疫苗和醫療照護。
這些狗在充滿敵意的家中也受到了輻射的影響: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這可能使它們來自世界其他地方的其他狗。 它們的DNA圖譜發生瞭如此大的變化,以至於僅通過觀察就可以分辨出這些狗是誰,研究人員認為這反映了它們幾代人所遭受的環境污染。
目前尚不清楚這可能會對狗的健康、外觀和行為產生什麼影響,但它們在這樣一個意想不到的地方生存了近四十年的韌性是不容動搖的。
切爾諾貝利青蛙
狗並不是唯一因切爾諾貝利惡劣環境而改變的物種。 一些動物已經進化出適應能力來幫助它們在輻射中生存,其中包括東部樹蛙。
該物種通常呈鮮豔的綠色,但看起來有點不同。 在禁區內發現的那些通常顏色更深——有時是漆黑的。
![](https://assets.iflscience.com/assets/articleNo/68034/iImg/66522/ezgif.com-webp-to-jpg.jpg)
烏克蘭北部東聖安東尼蛙(Hyla orientalis)的顏色梯度。 圖片來源:P. Burraco 和 G. Orizaola,演化應用,2022 年,抄送4.0(裁剪)
負責這項發現的研究人員認為,這種明顯的差異是對輻射反應快速演化的結果。
顏色較深的青蛙含有更多的黑色素,眾所周知,黑色素可以減少紫外線以及電離輻射的影響。 因此,深色個體不太可能因輻射暴露而遭受細胞損傷,因此在事故發生後在演化上會受到青睞。
遠離人類的避風港
對於生活在切爾諾貝利及其周邊地區的許多物種來說,自災難發生以來,它們的數量至少在數量上正在蓬勃發展。 事實上,切爾諾貝利現在是歐洲最大的自然保護區之一,並且可能“歐洲最大的野化實驗」。
如今,切爾諾貝利禁區佔地 2,600 平方公里(1,000 平方英里),幾乎無人居住。 雖然輻射暴露的潛在危險影響不可否認,但一些專家認為,它們對人類的潛在危險影響所造成的威脅較小。
研究禁區內狼的生物學家吉姆·比斯利表示:“人類已被從系統中移除,這大大掩蓋了任何潛在的輻射效應。”國家地理時間回到2016年。
如果沒有人類,切爾諾貝利已經成為從鹿到野豬等各種動物的避風港。 狼尤其繁盛:它們的人口密度約為禁區內的情況要高於周圍保護區。
![](https://assets.iflscience.com/assets/articleNo/68034/iImg/66526/shutterstock_1677020209.jpg)
狼群似乎在切爾諾貝利地區繁衍生息。 圖片來源:wildlife_outdoor/Shutterstock.com
一使用相機陷阱鏡頭識別了禁區內 15 種不同的脊椎動物,包括老鼠、貉、美洲水貂和歐亞水獺。 還發現了黃褐色貓頭鷹、松鴉、喜鵲和白尾鷹。
據《國家地理》報道,海狸也是如此。 烏克蘭國家科學院的瑪麗娜·什克維裡亞(Marina Shkvyria)表示:「海狸的數量正在增長。」她補充說,這最終將使土地恢復沼澤。
“烏克蘭的海狸就像非洲的大像一樣:它徹底改變了地形。”
切爾諾貝利的普氏野馬
甚至他們在禁區安了家,並利用廢棄的建築作為庇護所。
1998 年,大約 30 匹普氏野馬被引入禁區,試圖挽救該物種免於滅絕。 他們的人口是現在相信禁區內約有 150 匹馬,另有 60 匹馬越過白俄羅斯邊境。
切爾諾貝利的惡劣環境為「最後一匹真正的野馬」以及核災後在此生存的大量其他動物提供了某種庇護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