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斷變化、變暖的世界中,北極熊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這主要與其日漸衰弱的冬季仙境棲息地有關。但它們也可能越來越多地感染細菌和寄生蟲。
與幾十年前相比,生活在阿拉斯加附近的北極熊現在更頻繁地接觸五種不同的病原體,研究人員 10 月 23 日報告公共科學圖書館一號。
「隨著氣候變暖,病原體只能在它們以前無法生存的環境中持續存在,」位於安克雷奇的美國地質調查局阿拉斯加科學中心的野生動物生物學家卡琳·羅德(Karyn Rode)說。
但北極這個地區對這些變化知之甚少。迅速變形氣候變遷下(SN: 11/15/21)。羅德和她的同事們從北極熊的免疫系統中尋找重要的見解。
楚科奇海北極熊族群非常適合。這些熊原產於阿拉斯加和俄羅斯之間的水域,經歷了海冰棲息地的急劇喪失,導致許多熊在夏季長時間在陸地上度過。在那裡,它們接觸人類及其垃圾,這些可能是病原體的來源。楚科奇熊的活動範圍也比許多其他北極熊的族群更靠南。
「如果有病原體向北移動到北極熊的活動範圍內,那麼我們預計會在[楚科奇海]發現這種病原體,」羅德說。
研究人員對 2008 年至 2017 年從 232 隻楚科奇熊採集的血清和糞便樣本進行了篩檢,以確定是否存在針對一系列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的抗體。如果樣本中含有針對特定病原體的抗體,則表示熊的免疫系統在某個時刻遇到了該病原體。研究團隊隨後將這項分析與 1987 年至 1994 年間 115 隻熊的類似分析進行了比較。
暴露於寄生蟲的北極熊比例犬新孢子蟲研究人員發現,自 1990 年代以來,導致布魯氏菌病和兔熱病的細菌數量至少增加了一倍。最近的隊列中也有更多的熊具有抗犬瘟熱病毒的抗體,以及遇到這種寄生蟲的熊的比例弓形蟲增加了七倍,從大約 2% 增加到 14%。
透過比較熊毛髮中與飲食相關的化學標記物的比例,研究小組發現,個別熊主要吃的動物不同,而且它們的特定飲食與其病原體暴露有關。
「[熊]可能不是唯一接觸這些病原體較多的物種,」羅德說。 “這種情況在食物鏈內有所增加。”
羅德指出,近年來,環斑海豹(北極熊的主要獵物之一)因未知疾病而大量死亡,有助於提醒研究人員需要評估掠食性北極熊體內的病原體。
普林斯頓大學野生動物疾病生態學家安迪多布森表示,這些發現很有趣,但尚無定論,因為樣本是從該族群範圍內的兩個不同地理位置採集的。
但病原體的移動會影響整個食物鏈。羅德說,有些北極熊是透過狩獵而被人類吃掉的,但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來了解這些病原體是否有感染人類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