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安裝的資料中心之一。 (唐飛/中國日報)
每天產生的大量數位資訊(包括這篇文章)必須儲存在某個地方,中國正在為其最新的銀行資料庫著手一項創新想法。資料中心: 把它們放在水下。
資料中心是龐大的電腦儲存機架,保存著從 Spotify 播放清單到 Gmail 訊息的所有內容。 雖然在水下安裝這些龐大的伺服器群組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據報道,有兩個主要好處中國日報。
首先是節省土地空間:據中國機構稱,顯然,計劃到 2025 年建成 100 個數據中心區塊,這將佔用約 68,000 平方米(約 732,000 平方英尺)的建築空間中央電視台。
這幾乎相當於 13 個足球場那麼大。 原本要佔用的陸地上的房間可以用於其他目的,或者實際上可以單獨放置,而資料中心則位於海浪下方 35 公尺(115 英尺)處。
其次,更重要的是,海水充當天然冷卻劑,降低嗡嗡作響的資料中心周圍的溫度。 預計每年可節省電量約1.22億度,相當於平均用電量16萬中國公民。
這些都是好處,但將這些 1,300 噸重的裝置安裝在水下並不容易。 它們需要能夠承受海水的壓力和腐蝕,目前尚不清楚這些巨大的電子設備將如何影響海洋生態系統他們被安置在。
我們知道每個單元提供足夠的處理能力來管理 400 萬個高畫質影像每 30 秒 - 據報道相當於 60,000 台 PC,因此如果安裝 100 個這樣的資料中心,我們正在研究 600 萬台電腦的功率。
這個想法並不是全新的:微軟正在測試將資料中心置於海底的想法早在2016年。 然而,涉及的物流意味著要實現這些數字並不容易——《中國日報》稱這是第一個商業水下資料中心。
海南海底資料中心是政府與私人公司合作的成果,位於海南省沿海。放好它,位於中國海南省。 每個資料中心的設計使用壽命為 25 年,因此這些設備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更換。
這是一個提醒所有數據我們正在產生消耗的能源,而這些能源必須從某個地方找到,據說最新的人工智慧技術是特別要求在這個部門。 需要更多這樣的創新才能跟上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