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科學家預計 2017 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再次上升週一報道這對環境來說是一個令人不安的發展,也讓那些希望導致氣候變遷的氣體排放量最終達到高峰的人感到非常失望。
科學家告訴聚集在德國波昂舉行的聯合國氣候會議的國際官員們,化石燃料燃燒和工業用途的排放量預計 2017 年將增加 2%,並在 2018 年再次增加。
儘管全球經濟成長,2014年至2016年的總排放量仍維持在每年約360億噸的水平,這給許多人帶來了希望主張排放量已達到歷史最高點,隨後將開始下降。
但新的分析表明,事實並非如此。
史丹佛大學的 Rob Jackson 寫道:「暫時的中斷似乎已在 2017 年結束。」他與全球碳計畫的同事一起追蹤了 2017 年迄今為止的排放量並對其進行了預測。
“經濟預測表明 2018 年排放量可能進一步增長。”
對於全球努力將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控制在減輕氣候變遷最嚴重影響所需水平以下的努力來說,重新上升是一個令人不安的發展。
科學家表示,我們現在排放的量越多,以後的削減力道就越大。 這是因為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壽命非常長,這意味著如果我們想保持在關鍵氣候目標之內,我們只能排放固定數量的總量。
(全球碳計畫)
研究的合著者之一、奧斯陸國際氣候研究中心的研究員格倫·彼得斯(Glen Peters)說:“這有點像現在失去了一年,五年後你必須重新拾起。”
該組織表示,預計 2017 年化石燃料燃燒和工業活動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達到約 370 億噸。公佈結果在日記中環境研究快報和更詳細的發現在地球系統科學資料討論。
重新成長的主要原因是中國和許多其他國家的化石燃料燃燒增加。
彼得斯說:“過去三年我們很幸運,排放量持平,沒有任何真正的政策推動。” “如果我們想確保排放量保持平穩,我們就必須制定政策……第二步是開始降低排放量。”
彼得斯表示,2017 年化石燃料燃燒和工業用途(例如水泥)排放量將創歷史新高,儘管 2015 年森林砍伐和土地利用變化造成的碳排放量實際上更高。
科學家也承認他們的估計存在一些不確定性,這意味著 2017 年排放量增幅可能低至 1%,高至 3%。
ROW 代表世界其他地區(Jackson 等人,《環境研究快報》,2017 年。)
總而言之,這項發現對全球氣候政策來說是個壞消息。
《巴黎協定》現已得到除美國之外的所有國家的支持,其目標是將地球變暖限制在比工業化前水平高“遠低於”2攝氏度(3.6華氏度)的範圍內,並努力將升溫控制在攝氏1.5度以內(2.7 華氏度)。
但這要求排放量不僅要保持平穩,而且要迅速下降。
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的氣候科學家Stefan Rahmstorf 表示:「2017 年的排放數據清楚地表明,需要採取緊急且非常嚴格的減排措施,才能將全球暖化幅度控制在2°C 以下,正如巴黎會議一致同意的那樣。
拉姆斯托夫沒有參與目前的工作。
拉姆斯托夫表示,如果全球有很大機會將氣溫升高幅度控制在攝氏2 度以下,目前還可以排放約6,000 億噸二氧化碳,而每年排放約400 億噸二氧化碳,只剩下15 億噸二氧化碳。
他說:“如果我們從現在開始減少排放量,我們就可以將這份預算延長到持續約 30 年。”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將不得不更早停止使用化石能源。”
目前的研究預計 2017 年全球排放量的增加將有多種原因。
特別是,由於中國對煤炭、天然氣和石油這三種主要化石燃料的消耗量增加,預計 2017 年中國的排放量將增加 3.5%。 中國是最大的單一排放國。
研究表明,由於經濟萎縮,排放量一直快速增長的印度 2017 年增速將回落至 2%。
美國和歐盟的排放量預計將分別下降 0.4% 和 0.2%。 但全球其他地區的排放量呢? 總共有哪些比中國還要大? 據預測,將上漲近 2%。
如果這種增長持續下去,許多人所希望的 2014 年至 2016 年排放量的平穩期可能會看起來更像是一個暫停。
在那個時代,許多人提到了經濟成長和排放成長的廣泛“脫鉤”,這在一定程度上要歸功於更高的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
不可否認的是,再生能源在世界各地持續成長? 很難確切了解目前排放量上升的原因。
彼得斯說:“現在判斷這是否是一種長期趨勢,或者只是一次性的小現像還為時過早。”
新的結果證實了全球排放軌跡在多大程度上取決於其最大排放國中國。
研究中國能源趨勢的喬治城大學教授喬安娜·劉易斯指出,過去三年,中國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減少煤炭排放。 這導致電力和工業部門的煤炭使用量減少。
「不太清楚的是這些趨勢是否會持續下去,」劉易斯在電子郵件中說。
「全國各地工廠營運的減少和關閉給地方政府應對經濟成長放緩和失業問題帶來了巨大壓力。
這些產業的產能過剩,特別是燃煤電廠的過度建設,意味著增加煤電產量的壓力,而這通常是透過限制再生能源來實現的。 因此,中國的長期二氧化碳排放趨勢充其量也不清楚。
雖然來自化石燃料和工業的 370 億噸二氧化碳佔全球排放量的最大份額,但每年還有數十億噸二氧化碳來自森林砍伐和人類利用土地方式的其他變化。
當談到全球樹木損失時,還有令人擔憂的跡象它並沒有像希望的那樣減弱。
還有甲烷排放量增加,一種溫室氣體,是一種更強、更快的升溫劑,儘管在大氣中的壽命不如二氧化碳那麼長。
關於甲烷成長從何而來仍有爭議,但大部分可能來自畜牧業。
新的調查結果將立即與波昂的會議進程相關,因為議程的一部分涉及為“促進性對話」將於明年舉行,屆時各國將認真審視其排放量以及需要達到的排放量,以實現巴黎目標。
在這種情況下,更高的排放量將不可避免地意味著參與國需要進一步削減排放量——即使避免全球暖化最嚴重影響的最後期限已經臨近。
2017 ©華盛頓郵報
本文原刊於華盛頓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