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11 日星期六,夏威夷莫納羅亞天文台的研究人員標誌著一個新的檔次人類集體圖表上顯示: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已超過百萬分之 415,高於數百萬年來的水準。 活著是多麼美好的時光。
上週晚些時候,英國報紙守護者 宣布風格指南變更。 從現在開始,他們將優先考慮“氣候危機或崩潰”和“全球暖化”等術語,而不是更常見的“氣候變遷”和“全球暖化”。
媒體的語言轉變已經吸引了都稱讚和危言聳聽的指控。 但這是一個大膽的舉動,讓 ScienceAlert 重新思考我們在自己的出版物中使用的語言。
在做出任何重大轉變之前,我決定與這場辯論的前沿人士——科學家們交談。 身為記者,我們有理由稱之為氣候危機嗎?
「媒體應該如何談論氣候變遷並不是一個新的爭論,」明尼蘇達大學環境研究所所長、首席生態研究員傑西卡·赫爾曼告訴 ScienceAlert。
“至少 25 年來,氣候科學家一直批評媒體對氣候變遷‘平衡’報導的默認做法,對同行評審的研究和證據不足的主張和批評給予同等重視。”
赫爾曼注意到這個問題虛假平衡近年來有所減少,並認為措辭的變化“是這一演變的下一步,為了更好地反映氣候變遷的後果,符合公眾的利益。”
如果我們在網路上尋找影響廣泛的「氣候危機」標籤實例,我們只需看看美國政治家阿爾·戈爾(Al Gore)即可。2008 年 TED 演講《氣候危機新思考》瀏覽量超過200萬次。
但這不僅僅是激進分子的語言。 對科學家來說,「氣候危機」這個詞並不新鮮。 甚至一個粗略瀏覽一下谷歌學術將揭示數以千計的論文、書籍章節和其他認為這是一場危機的項目,通常在標題中。
因此,在媒體報道中開始更突出地提及這一點似乎並不困難。
「我認為使用適當的語言和圖像非常重要,」研究氣候變遷公眾輿論的布里斯託大學認知心理學家史蒂芬·萊萬多夫斯基說。
“關於‘氣候危機’這個具體術語,我認為它在傳達緊迫性而不誇張方面達到了適當的平衡。”
一開始並不是一場危機
萊萬多夫斯基和他的同事洛林·惠特馬什表示:「也許與大多數其他科學事實相比,氣候變遷的證據更多地基於對分散在時間和空間上的無數觀察結果的統計分析。寫在一個公共科學圖書館生物學去年的紙。
當然,如此分散的證據和巨大的時間尺度使其成為一個難以掌握的主題。 因此,在公開傳播氣候變遷科學成果時,語言在過去幾十年中發生了巨大變化也就不足為奇了。
“科學家在描述他們的研究時傾向於用謹慎的語言說話,並從機率的角度討論他們的研究的影響,”2007年國家一號論文關於氣候變遷的媒體報道。
“對於記者和政策制定者來說,這很難轉化為在溝通和決策中經常受到重視的清晰、明確的評論。”
大約在 20 世紀 80 年代,公眾開始關注“溫室效應”,這是幾位科學家首次在《溫室效應》中概述的大氣變暖的最基本原理。19世紀中葉。 (是的,我們已經知道化石燃料消耗猖獗的威脅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作為 1912 年的剪報來自紐西蘭的人很容易證明。
隨著溫度80年代末開始創造紀錄、「全球暖化」進入大眾視野意識,緊隨其後的是「氣候變遷」本身。 畢竟,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 (IPCC) 的第一份報告出版於1990年。
隨著 2000 年代公眾對氣候變遷的興趣不斷增長,早期的激進主義隨著戈爾的政策而達到頂峰一個難以忽視的真相記錄,關於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這一混亂局面,我們的政治兩極化也日益嚴重。 或者我們是否應該做任何事情。 或者如果它是真實的。
至此,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已變得基本上可以互換在新聞媒體中,儘管它們具有獨特的科學意義。 這種困惑一直持續存在——甚至一些《ScienceAlert》讀者也試圖說服我們,「全球暖化」這個詞現在已經不存在了。
問題是,全球暖化聽起來更具威脅性,更緊急——聽起來會有後果。
現任美國總統川普2013年推文“他們把名字”從“全球暖化”改為“氣候變遷”,因為它“不起作用”; 但如果有人提出了透過改變科學術語來改變公眾輿論的想法,那實際上是喬治·W·布希政府——他們改變了它,因為它運作得太好了。
2002 年,政治顧問弗蘭克‧倫茨 (Frank Luntz) 撰寫了一份給布希的備忘錄,著名的建議是“‘氣候變遷’沒有‘全球暖化’那麼可怕”,在建議中繼續提出質疑氣候科學的科學共識。
這備忘錄有效。
讓我們成為成年人吧
隨著各國政府的更迭,我們稱之為氣候變遷的地球過程繼續前進,以及每一份新的科學報告都會計算其影響緊迫性增加。
「我們使用的語言遠遠落後於氣候科學的事實。我們使用的語言構成了我們思考問題的方式,」哲學家克萊夫漢密爾頓說。已記錄人類在一系列書籍中應對氣候變遷。
「多年來,膽小的人告訴我們,我們不能『危言聳聽』,因為如果我們嚇到人們,他們就會停止傾聽,」他告訴 ScienceAlert。 “但我們應該像對待成年人一樣對待公眾,並說實話。”
事實上,在某些方面,我們已經不再思考「全球暖化」聽起來是否可怕。 對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一代來說,這是可怕的他們想為此做點什麼。 從學校罷工到支持有利於減少碳排放的政策,人們再次推動採取行動。
史蒂芬·萊萬多夫斯基 (Stephan Lewandowsky) 告訴《ScienceAlert》:“我們需要提醒公眾問題的嚴重性,但又不能傳達一種絕望感。” “‘危機’這個詞很好地服務了這個目的,而且肯定比相當無聊的‘氣候變遷’更合適。”
同樣,有足夠的科學依據表明地球不再只是變暖。
「總是有可能引起混亂,但『全球暖化』而不是『全球暖化』更準確地說了實際發生的情況,」傑西卡·赫爾曼說。
澳洲氣候委員會委員、氣候科學家威爾史蒂芬 (Will Steffen) 是該計畫的另一位支持者。使用更強烈的語言圍繞氣候變遷 - 以及我們需要採取的行動。
「『氣候危機』現在可能是一個合適的術語,」他告訴 ScienceAlert。
“另一個需要傳達的重要概念是,我們現在就減排做出的決定對於避免本世紀晚些時候潛在的災難性變化至關重要。‘不歸路’一詞在這裡可能有用。”
疏遠可疑者
但是,透過媒體使用的所有這些語言的迭代——從溫室效應一直到氣候危機——仍然有人對氣候變遷的真實程度表示懷疑,有人否認其主要原因是人類活動,甚至那些人他們完全否認科學事實。
守護者的風格指南更新表明稱此類人為“氣候否認者”而不是懷疑論者強調這不是平衡意見的問題。 我們已經在 ScienceAlert 中使用了這種措辭:氣候科學的事實不受質疑,我們也這樣對待它們。
然而,只有當你知道你在和誰交談以及你試圖聯繫誰時,你才能將氣候變遷重新定義為「危機」、「崩潰」或「緊急情況」。
這個教訓對於大氣科學家凱瑟琳·海霍來說是非常清楚的,她是最有影響力的之一世界氣候變遷傳播者。
「在我看來,科學,再加上我們目前的碳排放軌跡是向上而不是向下,確實證明了『氣候危機』這個詞的合理性,」她告訴 ScienceAlert。
但她警告說,這樣的框架僅「對那些已經關注氣候變遷、但對解決方案感到自滿、將其視為對子孫後代的挑戰而不是對今天的挑戰的人有效」。 海霍指出,這可能是大多數讀者的特徵守護者。
“然而,對於那些已經認為氣候行動倡導者是危言聳聽的小雞的人來說,這還不夠有效。相反,這會進一步強化他們先入為主的錯誤觀念。”
讓我們準確一點
所以,這就是我們所得到的結果。 有大量證據和專家意見表明,危機標籤並非毫無根據的危言聳聽——事實上,它在我們如何溝通氣候變遷方面佔有一席之地,我們預計未來會看到更多危機討論。 即使有些人會繼續不同意。
也就是說,將氣候變遷的影響稱為危機並不能取代我們已經使用的科學術語。
但如果你想吸引人們做某事關於他們後院的火災,你稱之為緊急情況。
考慮到所有這些,以下是我們現在將在 ScienceAlert 中使用的氣候科學相關術語的定義:
溫室效應:由於行星大氣中的氣體捕獲了最初來自太陽的紅外線輻射,導致行星表面溫度升高,無法消散回太空;
全球暖化(或稱暖氣):由於人為溫室氣體排放導致全球表面溫度上升的長期趨勢;
氣候變遷:主要由燃燒化石燃料所引起的一系列全球現象; 它不僅包括全球暖化,還包括海平面上升、冰融化、極端天氣事件和季節性事件的變化;
氣候危機或緊急狀況:描述了未緩解的氣候變遷正在對我們的星球造成或威脅造成的各種負面影響,特別是這些影響對人類產生直接影響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