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烈日下的水坑一樣,世界上最大的內陸水域在炎熱的氣候下正在萎縮現代世界前所未見。
位於歐洲和亞洲之間的里海在過去二十年中由於氣溫上升而緩慢蒸發。,一項新的研究顯示。
根據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分析,裡海水位自 1996 年以來每年下降近 7 公分(2.8 英吋)。
如果這種下降趨勢持續下去,用不了多久,這個與俄羅斯、哈薩克、伊朗、亞塞拜然和土庫曼斯坦接壤的內陸巨型湖泊就會跌破 20 世紀 70 年代創下的歷史最低點。
斯科特凱利/NASA-JSC
研究人員表示,里海表面氣溫升高——自1979年以來總共上升了約1攝氏度(1.8華氏度)——導致蒸發量增加,而這一切背後最有可能的罪魁禍首是氣候變遷。
雖然里海的整體水位已經波動了數百年,但上個世紀的急劇變化表明,氣溫升高引起的蒸發是對水體影響最大的因素。
“導致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上下波動的真正控制因素實際上很可能是蒸發,而蒸發幾乎完全由溫度決定。”研究人員之一、地球物理學家克拉克威爾森說。
該團隊在參與幫助校準衛星數據的研究後,偶然開始了他們的研究。GRACE重力場任務於 2002 年推出。
在將 GRACE 數據與包括里海讀數在內的地球測量數據進行協調時,他們注意到水位波動的程度。
陳建利/地球物理研究快報/AGU
“這讓我們繼續討論當前的問題,即試圖了解海平面這些數米變化的原因是什麼,”威爾森說。
“這是一個有趣的地方,人們已經研究了很長時間,但還不是很清楚。”
研究團隊深入研究了衛星資料以及降水和河流排入海洋的記錄,發現蒸發的影響比任何其他對水位的影響都要大。
換句話說,蒸發的影響比降雨或從周圍海洋的河流流入里海的水所帶來的影響更大。
“如果里海地區的溫度繼續升高,蒸發率預計也會增加,”太空大地測量學家安妮·卡澤納夫 (Anny Cazenave) 解釋道來自法國國家太空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
“除非河流流量相應增加,或者里海流域的降水量相應增加,否則這種不平衡可能會持續下去。”
陳建利/地球物理研究快報/AGU
研究團隊表示,根據目前的氣候模型,里海北部水域的蒸發甚至可能在 75 年內消失。
北部海域是最淺的區域,大部分海水深度不到 5 公尺(16 英尺)——換句話說,已經沒有什麼可損失的了。
目前的研究並不是專注於提供這樣的大蒸發將如何發生的具體估計,但研究里海的科學家很快就會進行這樣的嚴肅分析。
這不是第一次世界地表水消失了大氣條件的巨大變化——而且它可能不是最後一個。
“如果你要採取下一步,那就是採用一套氣候模型或研究某種對未來氣溫的整體預測,以了解里海可能出現的情況, ”威爾森說。
“你可以想像,如果海平面持續下降,導致海平面下降幾米,那麼海洋的面積就會大大縮小。”
研究結果報告於地球物理研究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