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在活動期間是否應戴口罩 ? 這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不同的國家和當局給了不同的建議。
我們回顧了十多項關於口罩和呼吸道疾病傳播的隨機試驗的結果。 我們找到了目前最好的證據建議戴口罩以避免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例如 COVID-19),但這種保護作用微乎其微(如果有的話)。
相互矛盾的建議
世界上兩個主要衛生組織在戴口罩問題上有分歧。 這(世界衛生組織)目前勸阻面膜用途:
目前沒有證據表明健康人在更廣泛的社區環境中佩戴口罩(無論是醫用口罩還是其他類型),包括普遍社區口罩,可以預防他們感染呼吸道疾病,包括 COVID-19。
世界衛生組織確實推薦特殊口罩(N95口罩或同等內容)以及與感染或疑似感染 COVID-19 的人一起工作的醫護人員提供的其他保護。
相較之下,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最近受到推崇的每個人都戴著(布)口罩。 然而,這是為了防止感染者傳播感染,而不是為了防止佩戴者被感染。
誰是對的? 戴口罩能保護配戴者嗎? 它能保護他人嗎?
了解傳播
為了檢驗這一點,我們首先需要看看如何傳播以及口罩如何阻止它。
冠狀病毒如何直接傳播。 (作者提供)
有幾種可能的感染途徑。 感染者可能會咳嗽、打噴嚏或呼吸距離另一個人大約兩米之內,並且落在對方的眼睛、鼻子或嘴巴 (1)。
另一種途徑是感染者用手或表面咳嗽或打噴嚏。 然後,未感染者握手 (2a) 或觸摸表面 (2b),將病毒傳播到自己的眼睛、鼻子或嘴巴。
感染者也可能透過咳嗽或打噴嚏產生空氣傳播 (3)超出近距離接觸範圍– 但最後一條路線是否為主要傳播途徑尚有爭議。
我們不知道每種途徑發生了多少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COVID-19) 傳播。 目前還不清楚口罩在每種情況下能提供多少保護。
目前最好的證據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分析了 14 項關於戴口罩和感染類流感疾病的隨機試驗。 (沒有涉及 COVID-19 本身的隨機試驗,因此我們能做的最好的就是研究類似的疾病。)
什麼時候我們合併結果在這些研究醫護人員和一般人群中戴口罩與不戴口罩的效果的試驗中,並沒有顯示戴口罩能大幅減少類流感疾病。 然而,這些研究規模太小,無法排除口罩的輕微影響。
為什麼口罩不能保護佩戴者?
口罩不能提供有效保護的可能原因有很多。 首先,如果沒有保護眼睛,口罩可能起不了多大作用。 我們從動物和實驗室實驗得知或其他冠狀病毒可以進入眼睛並傳播到鼻子和呼吸系統。
雖然標準和特殊口罩提供的保護並不完整,但特殊口罩與護目鏡結合出現為實驗室實驗提供完善的保護。 然而,目前還沒有在現實情況下進行研究來測量面罩和眼鏡組合使用的效果。
戴口罩的影響看似微乎其微,也可能是因為人們沒有正確使用口罩。 例如,一項研究發現只有不到一半的參與者「大部分時間」都戴著它們。 人們也可能不恰當地佩戴口罩,或在摘下口罩時觸摸口罩的受污染部分,從而將病毒傳播到手上,然後是眼睛,從而傳播到鼻子。
口罩也可能提供一種錯誤的安全感,這意味著佩戴者可能會做一些危險的事情,例如進入擁擠的空間和地方。
口罩能保護他人嗎?
口罩能否保護其他人免受可能由口罩佩戴者傳播的病毒的侵害? 最近香港實驗室研究發現了一些證據,口罩可以防止佩戴者傳播病毒。
他們帶走了有流感樣症狀的人,給一半人戴口罩,一半人不戴口罩,花了 30 分鐘從他們呼出的空氣中收集病毒,包括咳嗽。
口罩確實減少了含有可檢測到的病毒的飛沫和氣溶膠的數量。 但 111 名受試者中只有 17 名感染了冠狀病毒,而這些人並不是新冠病毒. 雖然這項研究很有希望,但迫切需要重複進行。
我們也不知道氣溶膠和飛沫的減少如何轉化為現實世界中感染的減少。 如果有影響,它可能會被多種因素削弱,例如不戴口罩的病人和沒有症狀但仍然攜帶和傳播病毒的「健康」人。
給一些人戴口罩?
如果戴口罩確實能大幅減少病毒向他人傳播,我們該怎麼辦? 我們可以要求所有有呼吸道症狀的人在公共場合戴口罩。 這可以補充其他策略,例如社交距離、測試、追蹤和追踪,以減少傳播。
為了也捕捉到沒有症狀的感染者,我們可以要求每個人在室內公共場所都戴口罩。 在戶外則更加困難,因為大多數人幾乎沒有風險。 也許,隨著我們減少限制,一些戶外人群活動(例如體育賽事或音樂會)也可能需要戴口罩。
另一種可能性是「2 x 2」規則:如果您在戶外且與其他人的距離在 2 公尺以內超過 2 分鐘,則需要佩戴口罩。
為可能感染者配戴口罩以防止感染傳播,需要進行嚴格和快速的調查。 它可以成為社交距離、手部衛生、檢測和封鎖的替代方案或補充。
作者要感謝 John Conly、Liz Dooley、Lubna Al-Ansary、Susan Michie 和 Amanda McCullough 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