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對雞胚胎的新研究表明,足夠濃度的微小奈米塑料斑點可能會幹擾發育的最早階段,吞噬通常產生組織和器官的幹細胞。
這些組織缺陷,研究作者說,“比之前報導的更為嚴重和廣泛”,其中包括心臟缺陷,這在微塑料的動物研究中從未被描述過。
在螢光顯微鏡的聚焦下,荷蘭萊頓大學的生物學家 Meiru Wang 及其同事觀察了注射的奈米級發光塑膠顆粒樣本穿過胚胎腸壁並循環到雞胚的多個器官中。
「我們使用了高濃度的聚苯乙烯顆粒,這通常不會存在於生物體中。但它顯示了奈米塑膠在極端情況下對非常年輕的[雞]胚胎的作用,」王解釋。
奈米塑膠比微塑膠小一小部分;兩者通常都是在化纖衣服時生產的脫落塑膠微纖維或較大的塑膠在紫外線或機械風化的照射下會分解成較小的碎片。
過去的動物研究試圖調查聚苯乙烯微塑膠的潛在健康風險,發現潛在毒性作用的生化跡像如他們積聚在肝臟、腎臟和腸道中的實驗室小鼠。
雖然這樣的結果只暗示人類可能會發生什麼,但我們有充分的理由感到擔憂。我們對廉價塑膠製品和合成材料的依賴正在污染我們的生活海洋和空氣帶有塑膠聚合物的微觀碎片開路進入我們的身體並從另一邊出來。
研究發現微塑膠滯留人類肺部深處,在我們的血液中循環, 和進入胎盤– 保護未出生嬰兒免受母親血液中潛伏的病原體和其他潛在危險物質侵害的重要器官。
但微塑膠對細胞和組織的早期發育(進而形成器官和身體)的可能影響是很大程度上不為人所知。大多數此類研究已在水生生物,例如斑馬魚。
在這些最新的實驗室實驗中,聚苯乙烯奈米塑膠(尺寸為 25 奈米)似乎卡在了幹細胞稱為神經嵴細胞,阻止它們遷移到通常形成重要組織和器官的地方。
在所有脊椎動物中,神經嵴細胞產生部分心臟、動脈、臉部結構和神經系統。

四分之一的雞胚胎有一個或兩個異常的小眼睛,而其他的則表現出臉部畸形、心肌變薄和心率緩慢。
也注意到神經管缺陷,當形成早期大腦和脊髓的神經褶皺未能正確相遇和閉合時,就會發生神經管缺陷。研究人員懷疑,這一切都與那些神經嵴細胞有關。
「神經嵴細胞具有黏性,因此奈米顆粒可以黏附在它們上,從而破壞依賴這些細胞發育的器官,」說萊頓大學發育生物學家麥可‧理查森。

請記住,本研究中使用的奈米塑膠的濃度遠高於人類可能接觸到的水平,並以人工方式註射。
也就是說,即使在低水平暴露的情況下,奈米塑膠似乎附著在神經嵴細胞上的方式也可能令人擔憂,研究人員寫。他們確實發現了證據表明,隨著奈米塑膠濃度的增加,缺陷變得更加普遍。
鑑於微塑膠的威脅無所不在,有必要進行更多研究在環境中擺姿勢。隨著製造商生產更多的塑膠粉塵,像這樣的研究才剛開始勾勒出「塑膠粉塵」對動物的潛在健康影響。
幾乎3.6 億公噸塑料2018 年生產,預計到 2025 年產量將翻倍。
Wang 及其同事表示:“鑑於奈米塑膠對環境造成的巨大且日益嚴重的負擔,這些結果令人擔憂。”得出結論。
“即使社會現在停止所有塑料污染,環境中現有塑料的風化奈米塑料碎片水平仍然會增加。”
該研究發表於國際環境組織。